《哈耶克社会理论》读后感1200字
“致命的自负”大概是哈耶克社会理论给人类带来的最大贡献了。
纵观全书,我认为哈耶克的理论体系着实庞大,普通人要了解这套理论的全景已经是比较困难的,更别说去仔细考究其中的细节并做出批判了。这里可以说明的,正是哈耶克广泛的跨界研究使他的理论更加完善,且其理论的解释力可以更加广泛地适用到各个领域中。所以说,适当地了解多个领域的知识,对人逻辑能力与知识体系的形成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对于我自己而言,我觉得这本书对我的影响还是比较深远的,不仅在于我同意哈耶克部分观点的同时将其引进到我自己的价值观中,还在于我在反对他部分观点时进行的反思。这种反思,不仅仅在于我在一定程度上将他部分观点进行我所认为的“修正”以融入我的“信仰”中,还在于我将逻辑上难以破坏的部分在“否定”我自己的部分观点,同时学习他在回应批判时采用的方法。总体来说,在我目前这个阶段读这本书,对我增强自信是有极大帮助的。这种自信不仅仅是更加相信自己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更在于自己有信心否定自己的“信仰”。
如果尝试对哈耶克的理论整体做出一个批判,我觉得主要有两个方面是值得注意的。其一是该理论对人的考量主要是外在的,即“人”在哈耶克的理论里还是高度同质化的。只要我们换个角度看待他所述的个人,即不同个体 都 懂得自己的目的和 都 尽自己所能实现自己的目的,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不同个体仍是在一个理性的范畴内被考虑的。因此,这种理性便产生的另一个疑问,即“虽然人的理性无法构建一套严密的社会规则,但人的理性是否又能足够了解自己的目的以及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如果人的理性甚至不足以了解自己的目的,那么个人自由不仅仅不一定达到所谓最高的效率,甚至不一定有利于秩序的进化。
其二是哈耶克通过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实现了对实践经验的否定。他通过论证历史的不可知性,强调了实践经验不可用来否定他的理论,以巩固自己的思想。在我看来这是会产生疑惑的。固然,我同往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可知的,但我不认为对世界的感应认识,以及试图在感性认识上建立的理性分析对人类的发展是有害无利的。在我看来,人的政治实践性恰恰体现在试图运用理性去构建社会规则(这一定程度上需要历史唯物观作为知识基础)。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试错的实践过程,当然不能保证它是“好”的,但同样不能保证它是“坏”的。但它作为实践过程对人类“知”和“无知”方面的促进是不可否认的。
不能否认的是,感情上我更喜欢最后对哈耶克生平的简单介绍,只是因为这一段的描写更具艺术性和可读性。我们可以知道,一方面社会对个人认识社会的影响是着实重要的,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发现,只用“社会”去解释个人思想是远不够充分的。人的心智终究还是一个极其巨大而过程艰难的课题,特别是当我们意识到各种各样的哲学观都是直接源于心智的作用时,它的地位进一步促进了研究它的紧迫性。
对于哈耶克本人的评价,大概他选择并坚持做到了“痛苦的人”,而不是“快乐的猪”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哈耶克社会理论》读后感_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