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的悲观论调宣称情况正在越变越糟,但他们已经这么说了整整两百年。20世纪60年代人口爆炸和全球饥荒令人忧心忡忡,70年代对资源枯竭的担忧之声甚嚣尘上,80年代酸雨来了。90年代轮到瘟疫。21世纪初,全世界为全球变暖集体焦虑。可是,这些恐慌(除了最后一个)全都来了又走了。人类只是运气太好吗?再看看实际情况。食品供给、收入和人均寿命步步走高,疾病、儿童死亡率和暴力事件轮番下降;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确实变得更便宜了:继亚洲摆脱贫困之后,非洲也跟上了它的脚步;互联网、手机和集装箱运输前所未有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生活实际上越变越好,全球皆然。
「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读后感 心得体会
2019-02-26 席大大新闻里面说明天晴天,大家没什么反应,但是说明天下雪,大家一定就有各种各样的反应。同理,在新闻里各种喜闻乐见的事情,你可能没什么印象;但是如果是一些恶性事件,比如9.11,你肯定特别震惊。这就是新闻的独特性,而这也是悲观派的出发点。在我印象中,从最早的酸雨,到厄尔尼诺现象,再到南极臭氧层、千年虫,再到地球变暖、细菌比药物进化的快,每种理论都盘旋几年,然后消散。整本书从石器时代,写到现代甚至未来,都用真凭实据证明到现在世界还都在正常发展,即使是我印象中最黑暗的时刻,非典时期,只要我们认真去对待,也都能熬过来。本书最核心的观点是“石器时代的结束可不是因为石头用完了”,比如石油快枯竭的时候,页岩矿就又出现了。根据经济学原理,交换和社会分工让全球更加富裕(可参见曼昆的《宏观经济学》)。人的数量多是个巨大的社会红利。当人力不行的时候,就用马力,当马力不行的时候,就出现了动力。改良水稻,满足了中国和印度大量人口的饮食。另外军事斗争的副产品也让人类通信更加方便,出行更加便利,所有新技术的应用无非就是效率更高、更方便或者更便宜。另外一个很令人意外的观点是,所有的可再生资源的成本都会越来越高,而非可再生资源的成本却越来越低,比如石油、天然气的开采。看到有人在2019年跨年的时候写过一段话,意思是,2019年不会比2018年好多少。因为日期都是人定的,从时间上看,2018和2019是充分连续的过程,所以不太可能2019年一定比2018年好或者坏,我深以为然。人生有两出悲剧,一个是万念俱灰,一个是踌躇满志。没错,世界没那么好,也没那么不好。生活工作也无风雨也无晴。所有的风雨和晴都是自己找的。就像大宅门里面二奶奶说的,“这平时,就得往坏处想,做好最坏的准备。可当事情走不下去的时候,就得好处想,这事情没有过不去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读后感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