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读后感1200字
敏感细腻观照小人物的生活—评文珍的《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
第一篇《银河》一对本想私奔的男女,男已婚女未嫁,在想要的与现实中挣扎。在桎梏世网中像虫子一样挣扎。结尾女孩选择了玉碎吗还是企图玉碎?两颗在浩瀚银河中的小星星,散发着微茫最后仍被淹没。
第二篇《衣柜里来的人》准嫁女孩在自由与安定、循规蹈矩与漂泊热烈中摇摆,矛盾懦弱退缩迷茫互相探索,人生的不确定、彼此的距离与猜测。从头看到尾的结局有一种绝望和悲哀。
第三篇《录音笔记》一个平凡自卑无存在感社交无力的孤寂的灵魂,世界由声音构成,自己是自己的朋友。想起那篇“她比烟花寂寞”,喧嚣的表面下多么寂寞,人微言轻的写照。
第四个《我们究竟谁对不起谁》讲述感情的复杂与背叛的故事。疲惫的爱情漂泊那么急于寻求一块泅渡的木板,但谁知它会不会断裂或被急流冲走?充满不确定性和欺骗性。
第五篇《宋笑想去死》一个随遇而安的默索尔的庸常琐碎满地狼藉心有不甘。遇到一个八岁男孩重新燃起热情,重新开始新生。小男孩让他重温童年审视自己,他救了大雨中的男孩,焉知不是男孩救了颓丧的他?这算是先抑后扬的一篇吧。
第六篇《到Y星去》一对平凡北漂情侣的白日梦,勾勒一个外星乌托邦,实际是他们幻想生活的投射。
第七篇《西瓜》讲述一对人到中年的夫妻为了生存挣扎的故事。名牌毕业?技术骨干?内里清高?在现实面前折腰俯就,凌迟了尊严也未必如愿。丢了西瓜捡了什么呢?明天依旧茫然无措,只是今朝你依旧在身旁,又似乎一切都会好的。
第八篇《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其实名不符实,那是一场告别。一对处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恋人,因志道不同而分手。一个曾经热血而后将在游戏规则里寻求安定幸福,一个还在好奇向往自由新奇盼望着生活中的多彩,有人可以接受差异,有人因差异绝望。因为有选择有成全,这告别不显得悲伤。或许这对彼此都好,未来他们会努力幸福。总好过纠缠在一起无法挣脱如沼泽似的绝望疲惫。各得其所。
第九篇《觑红尘》一场热烈燃烧的爱情被错过化为灰烬,留下焦糊的印记和灼痛。从此你变成永远埋在肉中的刺,我变成一场你生命中定格无法翻过的梦魇。只因为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激吻了那一次便燃尽我所有的爱与热情。
喜欢《衣柜里来的人》和《宋笑决定雨天去死》多些。
总体来说,能看出作者的敏感细腻,敏锐的观察力将小人物的生活透视放大,一如我们身边的日常悲喜。表达到位,用笔精准,能看到张爱玲的影子。读者在书中人物身上会发现自己的影子,或多或少。在情绪低落时读会感到憋闷,就像又一次被浸入冰水里。如果作品总是局限在固定角度、模式,也许会觉得重复疲劳。作者自称是敏感病人,但有一块土壤能容纳一棵敏感细腻的小苗,得以舒展长大,有喜欢作品的读者,还是非常幸运的。希望珍惜幸运、不断锤炼笔力,期待未来更多佳作,写作道路更宽。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读后感_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