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读完,深受教益。好评!推荐阅读。
从这本书里,我们对梁漱溟先生有了一些比较系统也可信的了解。虽然是简单的脉络梳理,但是把梁先生的思想、为人、学问,一生的坚持与努力,折射出的个人风采,通过一件件事情展示了出来。
早年向佛,以佛性对自己之身,使他始终能够在乱世中不趋炎附势,安定地做自己的想做的事情,风云动荡中以一己之力坚持不辍;修学以致用,北大开讲中西哲学,并不沉湎于单纯的学问,而是勇于去实践,务实地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走进乡村,开化民众,走进三四十年代敌后去跟第一线战斗者接触,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真相;亲赴延安两次,跟毛泽东探讨中国道路;中国从民国到共和国,他多方奔走,斡旋联系,以书生之单纯心,为国家大业计,屡屡受挫,自感不胜政治复杂,但不改初心,关注民众。共和国建立之后,信服于领导党,但是不阿谀,不盲从,始终以冷静、理性的思考面对现实,独立思考,不畏惧高压,不附从权势,以强大的个人精神力量,在时代更迭、世界巨变的一生中,不唯显示独立而故作高深,对国家的建立、社会的前进而真心欢欣,但无论何时都不放弃自己的学识带来的对救国之路的认识。这是一个独立的人,也是一个清醒的人,当然也是一个倔强的人。很多细节,表现了了他的不世故,不圆融。真君子。
从梁先生一生的坚持,我看到了一些原则:一是自己对国家治理、民族文化有着一套完整的认识和思考,有实践有理解,并坚持对自己的理论有信心。二是用自己的标尺去衡量现实世界的变化,始终以一种冷静、理性的观点加以评判,无论是否时时准确,但那种坚持质疑不盲从的精神,非常可贵。这是一个人自我强大的表现。
梁先生对于儒学治国的理论,是建立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传承的现实基础上的,自有其思想来源,而且,随着世界的变化,民族文化与世界融合之间的关系,越加证明了梁先生的理论之于中华的意义。
梁先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于社会改造的实践,可惜战乱没有给他从容的时间来证明其是否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但是对于他知行合一的精神,我终是赞佩不已。
总之,光明磊落,人格思想独立,求真服理,梁先生是真君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那一段的抗辩,更是了不起的铮铮亢言,中华历史上,这样的人早已有之,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精神的侵入,识时务者为俊杰,好汉不吃眼前亏,权宜之计丛出,却再难见我们群体里却少见为一个道理而不委曲求全,淡泊名利的汉子,精明的锱铢得失算计为先的却屡见不鲜。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读后感_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