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简史》读后感1000字
针对儒学是否是宗教这个问题,的确有两派针锋相对的观点:比如认为儒学是宗教的牟宗三和认为儒学非宗教的章太炎和冯友兰等。我个人的观点是:从中国人的理解角度,儒学绝对不是宗教而是学问。主要理由如下:
1)儒学是入世的知识而非出世的思想。这点其实学者争论很多,“尊儒为教派”认为儒学也讲究祭祀(尚书讲的都是祭祀内容),也讲究敬上帝,所以儒学也是出世学问,其实大错特错了。儒学的敬天敬上帝完全是为政治服务的,儒学说的上帝是谁从来没搞清楚过,从五帝到太一到皇天上帝,反正怎么适合统治者怎么说,根本没个准信,所以儒家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关键在这个人上,这和道家的宗教思想完全不同,道家讲究“道法自然”完全是出世的道和天的信仰崇拜,所以说道家是宗教我觉得是有道理的。
2)从内容来看 ,儒学的核心是“三纲五常”,三钢为封建管理之道,五常为人伦管理之道。儒学的主体是封建管理体制建设教科书,通过《春秋》和《论语》两本儒学最重要著作将君臣管理内容和老百姓的管理内容基本囊括,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儒学即封建管理学。
3)从终极性来看,终极性即所谓“终极关怀”(梯里希)的问题,是指人生的归宿问题。宗教的“终极”是无限、永恒之义,也有超时空之义。人生是有限的、短暂的,但人对无限、永恒有一种心灵诉求,希望能够实现之,或希望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无限、永恒的意义。比如人类最重要的情感是爱,这被认为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因而是一种“终极关怀”。而儒家是一种以人道为主要内容,以人为终极关怀的宗教”。儒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而非人的本质感情。(因此有时候儒学会显得很虚伪,这是因为他压制本质情感的原因。)
现在还有种观点说儒家不是私人宗教而是国家宗教(比如台大黄进兴院士等),我觉得这就更扯了。我觉得宗教首先是个人的,然后才有可能是国家的。纯粹的国家宗教那就叫政治,所以我理解儒学就是中国政治学,这和《春秋》是儒学最重要的也是批注最多的著作这一现实状态也是吻合的。
不管儒学是不是宗教,这其实一点都不重要。儒学的很多内容,特别是他最重要本质:仁、义、礼、智、信的内容才是我们日常处事的行为准则,这是入世的儒学给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财富传承,很可惜,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个传承被批判了,被打到了,被批斗了。。。所以现在的世界就有点乱了。。。。
每天读书一小时,不妨常做思想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儒教简史》读后感_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