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秘史之闪击!闪击!》读后感1900字
期末这段时间,大概用了将近一个月终于断断续续地看完了。由于本人对于二战史其实非常感兴趣,而且对于希特勒以及其独裁统治下的德意志帝国并没有太多过分的主观意见,所以一整本书看下来总体来说感觉还是很震撼的。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二战前期德国在欧洲西部大有建树的时期,时间轴大致由闪击波兰拉长到法国投降,大可谓战无不胜的闪电部队。
一战的硝烟渐渐散去,随之而来的是令德国人倍感屈辱的《凡尔赛条约》。条约签订后,法国陆军总司令福煦元帅便哀叹道:“这个根本不是和平条约,只是一个20年的停战协定罢了。” 福煦元帅的预言果真应验了,一场新的世界大战拉开了帷幕,而这出戏的主角正是那个一战的战败国——德国。
也许对于中国来说,二战的开始的象征便是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的的卢沟桥事变。但其实对于德国来说,二战真正的开始其实是1939年闪击波兰的“白色计划”。众所周知,波兰骑兵的确十分出色。但当骑兵遇上古德里安不断快速推进的现代化装甲部队时,他们所能做出的也唯有调头就跑,甚至骑上街边的自行车逃跑等狼狈行为了。
为保障瑞典进口资源航线畅通,德国准备攻占挪威的重要港口。与此同时,德国的施佩伯爵号和德意志号也被派出要在大西洋上同盟军商船进行巡洋战。在多次取得偷袭商船的成功后,施佩伯爵号开始渐渐引起了英国海军的注意,开始在海上围堵这个大西洋幽灵。在普拉特河口,英德进行了决战。但结果以德国寡不敌众而告终。施佩伯爵号为了不让英国获得它内部的技术机密,而选择了自沉。其船长请求当地征服接纳船员们,自己却毅然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效忠德意志。书中这一部分的描写还是相当感人的。
而那个绝望的兰斯多夫上校在妥善处理完这些事情,并确定其所属官兵能受善意对待后,他明白,自己的使命完成了。 19日夜,兰斯多夫上校在他下榻的旅馆,给德国驻阿根廷大使写了一封信。他写道:从我炸毁“施佩伯爵号”那时候起,我就决心随我的战列舰而殉职了,我的水手们都很安全…… 我现在,只能以自己的生命来证明,第三帝国的战斗人员是准备为国旗的荣誉而牺牲的。凿沉袖珍战列舰“施佩伯爵号”的行动,应该由我一个人负责……同时,我很乐意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洗刷任何可能玷污我们国旗的耻辱。我对我的国家、我的元首以及未来的事业,抱着坚定的信念,我将以这样的心情,面对我的命运。 最后,他摊开一面德国海军军旗,用一支左轮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
紧接着,德军装甲部队的辙印以闪电般的速度轧过了芬兰、荷兰、比利时等国。值得一提的是,在比利时一战中,德军不仅完全仿照埃本•埃马尔要塞修筑了演练模型使本次任务的官兵将作战地点烂熟于心,做到知己知彼。希特勒甚至还为该选择何种飞机而特意询问德国特技飞行员汉娜小姐,并最终采纳了她关于滑翔机的建议。本次任务采用全封闭式演练,连士兵寄的信都需一字一字的审查,保密工作十分缜密。所以可以说成功确实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历史也绝不仅仅是偶然性的。
在此期间,德军内部还在策划一个在一战施里芬计划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的曼施坦因计划。详情如下:
首先,B集团军群故意兴师动众地在右翼佯攻,使得敌人无疑会把他们当成主攻,并且会迅速调兵支援,以掩护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附近的比军防线。他们越是往这一地区调动兵力,就越会加剧他们覆灭的命运,因为A集团军群才是真正的主攻,他们通过阿登山区直插入这些聚集在比利时平原的法军后侧。
在德军大举进攻法国的过程中,不得不提的便是伟大的隆美尔将军。虽然他被后人赋予的称号是“沙漠之鹰”,但隆美尔却不仅在北非的战场上纵横驰骋,他在法国战场上的第七装甲军也可谓令敌军闻风丧胆,所以可见优秀的人其实是一直都很优秀吧。在德军所装备的反坦克炮对盟军袭面而来的坦克丝毫不起任何作用的时候,他并没有选择带领属下们丢下阵地落荒而逃。因为对于隆美尔来说,守住阵地只是下下策,他要反败为胜。急中生智的他立即命令士兵使用88毫米的高射炮攻击敌军的坦克。效果立竿见影,子弹弹射到坦克的履带上,大量坦克因此而报废。从此,隆美尔的名字便与88毫米高射炮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虽然希特勒后方优柔寡断的指挥耽误了德军的总体进攻进度,未能全部歼灭敌军而造成了英法联军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但德国终以短暂的六周时间令曾经不可一世的法国屈服于膝下。希特勒特意选择在贡比涅森林与法国人签署投降条约,以此满足他复仇的快感。7年前,德国还只是个看人脸色的下等国,而现在,却一跃成为欧洲的主人。这一时期,希特勒在德国人民的眼中就是那个带领他们走向光明与最终胜利的神,他是德意志的骄傲。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二战秘史之闪击!闪击!》读后感_1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