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长恨歌」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长恨歌

作者:王安忆

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一座城市四十年的常与变。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9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作品。《长恨歌》讲述了一个名叫王琦瑶的上海女人一生的故事,从“沪上名媛”的闪亮登场到被人残害的狼狈落幕,她像是处于一个热闹舞池,在华丽的舞步的催促下与身边的人短暂的相识又分离,想要奋力抓住最后一个依靠却为此丢了性命,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始终与她命运的变换携伴前行的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变迁,四十年的时光跨度足以是一座城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弄堂里巷看似盛不下这庞然大物,可它的触脚早已潜入王琦瑶生活的角角落落,牢牢地捆绑住了她。

「长恨歌」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这是一个始料未及的结局。甚至在看到最后长脚进屋,我也没想到会如此结尾。有人说这本书是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爱情故事,我认为不是。这是一个女人由少女初成到暮年谢幕、平凡却不平淡的一生。她经历了只有极少数人才有的繁华似锦,曾经因这繁华将她带入大上海的上流社会,她也因此体验到上层名流的优雅与高贵。那个自始至终贯穿全篇、放在屋角的五斗柜,便是她对过往生活留恋的最好证据。而对这种上流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固守,也是后来不断有人被她吸引,即使到了晚年,她也依然保持魅力不减的最重要原因。她是与众不同的,虽然经历着时代变迁、潮流更迭,但她内心认定的美丽、时尚永远停留在自己最辉煌的年代。悲哀吗?有一点。换作他人,早就改弦更张,放下老旧的观念和记忆,紧随时代步伐而改变自己。可是,也正是这一点执念,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她。女人心不老,是需要追求的。这追求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自己。容颜易老,但内心对自我价值的孜孜以求,是刻在岁月里沉甸甸的财富,也是一个女人最好的保养品,溶得进岁月流年,却溶不进眼角的皱纹。她的观念无疑是最老旧的,却也是最经久不衰的。就像一套西服,极简的设计,却有着最悠久的传承和最广泛的受众。时代在变,材质在变,配饰在变,唯一不变的,还是那简约的剪裁,因为它在任何场合都会让人与众不同。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套最喜欢的西服,任岁月荏苒,任世事沉浮,想到它,就想到最好的自己。但愿每个人的这套西服永不过时,但愿每个人永不放弃心里对自我最完美的定位。美丽的固守,是一个人对抗岁月最有力的武器,需要时间,需要信心,更需要勇气。不禁对书中的女主角生出一份敬意。直至最后,她也没有忘记带着记忆中最美的年华优雅谢幕。

「长恨歌」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读完这本书,心里没多大起伏,不像穆斯林的葬礼。《长恨歌》这篇小说描写的摩登情怀很美,也描写出了我对那个时代上海的想象。

就个人而言,王琦瑶给我的感觉是,她有市井的美丽聪明,还有丑陋榆木。她的一切像是时代造就了她一般,还是咎由自取,这或许都有。王琦瑶她一生都没穿过真正的婚纱,而是孤苦的与六个男人周旋。

王琦瑶的结局让我完全起不了同情心。在她没有听导演的话之后,毅然决然去竞选上海小姐,以及之后所做的一切就像是板上钉钉的笑话。她即便美得不可方物,有着淡淡的忧愁和情怀,也不过只是那个摩登上海的小产物。

长恨歌,长在哪里?长到四十年至死不休。恨在哪里?是恨那些薄情的男人?还是恨时代?或者是恨她自己?这些已经都不重要,长恨歌,恨到最后,一切尘埃落定,也不过是长叹一声——“唉”。

还有最后一句话,不论是平淡的生活也好,还是有追求的生活也好,这只是一种选择方式,而在这种选择方式下,女人当自强,还有爱自己。(其实在我看来现在上海的新时代女性有很多啦)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长恨歌」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