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插图版)》读后感1200字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产宗教的镇教之宝,《道德经》比较起《圣经》来,可谓浓缩精华、字字珠玑。短短5000字,说尽了道家的精髓:清静无为、见素抱朴、坐忘守一。
我对道教不够了解,轮不到写读后感,先写一下我认为道德经中的核心原句。后续得多花时间了解中国的原生宗教,感觉我们中华民族的很多性格和做事方式来源于《道德经》。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3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7外其身而身存。
8上善若水。
9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1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故去彼取此
15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16致虚极,守静笃
1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18大道废,有仁义;
19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20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2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22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23希言自然。
2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2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28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29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30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2道常无名、朴。
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4大道汜兮,其可左右。
35执大象,天下往。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39昔之得一者
40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43无有入无间。
44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5清静为天下正。
4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7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49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0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51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52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53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54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55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5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5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5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60治大国,若烹小鲜。
6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6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6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7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70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7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72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7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7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76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77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78正言若反
79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80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1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道德经(插图版)》读后感_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