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的我》读后感1200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求理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人生路,美梦似路长,路里风霜,风霜扑面干。—路漫长,虽美好,亦艰难。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时光荏苒,晃眼间快到而立之年。
每次提笔想写点什么,但内心无比匮乏。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似乎有点想说,真正想做一件事,还挺难的。看完书,发现读书过程中思考很少,自然无话可说,但又不得不说,以纪念这本书已看完。
初识麦家—麦家理想谷
大学室友某日推荐我一家书店,说那里环境优美又安静,她时常能在那呆一整天。它坐落在西溪湿地,江南水乡,那里,有桥,有水,有一缕阳光,有蝉鸣声,光说这些词有足够让人浮想联翩。过去一看,那不是一家书店,而是一个家。“读书就是回家”,是麦家理想谷门前小黑板上的文字。进门后是一处庭院,圆圆的玻璃桌旁围绕着一张张木质的躺椅,庭院的角落旁有潺潺流水声,书屋门前右边放置着家居式拖鞋和鞋套,室友更喜欢穿拖鞋,觉得更有家的味道,是啊,有一处家是外乡漂泊的游子所祈盼的。里屋一看,右边桌上供应水杯、茶水和咖啡,明信片和麦家的书,左边是张大长的木桌。在往里走,中间有一处圆柱书架,摆放大多数文学书籍,周围围绕沙发。屋子里墙壁两旁林立着书架,书架上世界经典文学居多,也有当下文学。在往前,有一处楼梯上下坐满了人,二楼处有些沙发和一间小屋,这间小屋专供作家创作使用。一楼往里边走,有一处留言板,有单独洗手间,供来往读者使用。麦家理想谷提供了一个家庭式的书屋。韶光易逝,重拾书籍,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滋润着读者们的心灵。爱、善良、真诚…传递下去。
再识麦家—《朗读者》麦家朗诵写给儿子的信
麦家写给儿子的一封信,父爱如山,首先,孩子你长大了,父母再不能向以前那样照顾爱护你,在外要照顾好身体,爱护自己;其次,守护好自己的心灵,拥有一颗善良的,宽敞的,亮堂的,干净的,充实的,博爱的,审美的心。最后,告诫儿子,常伴书旁,读书就是回家,书这一张纸比钞票更值钱。
当下—《非虚构的我》
读完这条书,相比之前,多了解一些麦家。
长大成人,离不开富阳老家,离不开父亲那虽没太多知识,但有智慧般的谆谆教诲。
卖豆腐的秋娘得知丈夫由于伐木导致山体滑坡的生亡的,不久就带着自己的孩子离开了大山。秋娘做了45年的豆腐,大半生的坎坷并没有打败她,她坚强、善良、热爱生活,相信一切都会变好。
索拉一人掌管着藏区山上的变电站,一台昼夜鼓噪不止的发电机,一部“熊猫”牌全波段收音机,陪伴他度着每一个白天和夜晚。索拉千辛万苦才学会汉语,却失聪了。他总是用一层不变的诚恳的笑容和无言的努力,应对生活赋予他的一切,包括不公平,包括失聪,包括高寒和缺氧,孤独和寂寞。在他无言的努力下,现在的他可以读、写并理解麦家小说里的每一个字。生而无畏,心灵富有。
把自己交给信仰,人生多险,生命多难,我们要让自己变得强大、坚韧、有力,坦然、平安、宁静地度过一生。
最后,让文学来滋养心灵。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非虚构的我》读后感_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