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醉金迷》读后感1300字
一场黄金热席卷了整个重庆,无论是苦力工人、伺候人的老妈子、大小商人,抑或公务员、银行家,整个社会都陷入一种疯魔的状态。这批游击商人中又以范宝华为典型,买进黄金储蓄,又以黄金储蓄做抵押贷款再去买黄金储蓄,所有身家都在这一场风波中出手以换得金子,银行家也在这场金热下被迷得晕头转向,购买大量黄金以至于银行挤兑无法兑现,官员挪用公款被查出从司长逃难到小公务员坐牢,而这个小公务员的妻子好赌成性债台高筑,在堕落之路上越走越远,出卖色相、抛夫弃子、大行偷窃之事,田佩芝的一连串的心理变化是本书一大亮点(太多想说的终是无话可说),以致到了胜利之日也没见其悔改。最后,财政开了个大玩笑,黄金债券一律减半兑现,这使得大发国难财的这些投机商人们破产的破产,自杀的自杀。
看先生这本书书名,大抵就猜到了结局,也正是知道这份没落,前半部分看的时候一直出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纸醉金迷》这名字实在形象不过,虽说战争时代,但在这里全然不见硝烟,只有富人的声色犬马,歌舞升平,不问米价,每个人的都在这场风暴中显露出最本真的人性,各种百态人生,道不得的炎凉事态,乱世飘摇,有像魏端本坐牢前不得不为之的随波逐流,也有在这乱世里立得住脚跟手段尽施的朱奶奶,每个人都在进行一场豪赌,不留退路,范宝华这些人是大赌,田佩芝这些人是小赌,无论大赌小赌,都是回不得头,于是每个人都跌了跟头,头破血流,有人幡然醒悟,有人万劫不复。个人以为,这也不乏一部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极具时代意义,纵然拿到现代也不会落于时代,从那个时代的描写我们甚至能窥见我们身处时代的狂热,实在是令人心惊。对那个时代的小人物的塑造是我非常喜欢的,无论三六九等,出门皆是一身的光鲜亮丽,而骨子里究竟何等的腐朽竟是不得见了,身无长物,家中凌乱肮脏,却在一张颜面上毫不松懈,唯恐人瞧见。不同老妈子对待主人的态度也是极有讲究,诚然这些底层的人一样贪财,每个人都做着黄粱梦,叫看书的人不忍看这梦破碎瓦解,小人物本已是令人心生怜悯之事,又怎可惊扰了这一腔激荡的心,当然我是以一个身外人来看。再看陶伯笙也是梭哈成瘾,对家事毫不关心,陶太太一再变置自己的财物,对自己和儿女一再苛刻吃的是萝卜白菜,而唯恐丈夫吃穿不好喝的是咖啡好茶,同《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一般卖血以维持家计;再看魏端本从牢里出来后遇到的余先生,除去痴迷金子也算的一个无论见识、胸怀都颇具胸襟的人,却不知为何因金子疯了,到了最后,真正看开清醒这的也只魏一人,倒是应了他的名字,端端正正,本本分分,但也迫于这时代,叹一句,人穷不得。实在令人唏嘘。看完本书总觉得意犹未尽,倒不是其他,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作者前半部分实在写的太好以至相比之下显得虎头蛇尾,相形见绌。
若不以这个时代的为背景,我以为,人生在世不得不赌,只因,赌,是为了不堵。另外,也想说,无论日后从事什么职业,成了哪一阶层的人,只愿自己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现在竟已觉得太难。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纸醉金迷》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