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读后感900字
用了一个月读完司马光写了19年的《资治通鉴》,思绪在千年前回转,久久缓不过神…一部横跨16朝,1362年的编年体史书,从东周末期记载到五代末期。《资治通鉴》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以史明鉴。
1、前人之鉴,后人不care
遗憾的是,一直读下来,会发现斗转星移,朝代更替,相同的事却不断重复发生,只是人物替换,地点变更。一直在进步的是只是科技、知识方面;贪婪、虚妄的人性,亘古不变。举隋炀帝杨广虽平定天下,统一国家,开疆拓土,重视教育,但骄奢淫逸,奢华无度,弑父杀兄,残忍至极,民不聊生,致使隋朝短命三代而亡。照理说后朝后代应引以为戒吧。到了唐朝李隆基,完全是隋炀帝的复制啊。雄才大略却荒淫无度。唐朝也在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你看,连转衰的原因和节点都一样。还有历朝历代被美人、被荒诞的爱好耽误国政的皇帝不胜枚举…
2、不是每个帝王都适合做帝王的。
有的适合做武夫,有的适合做诗人,有的适合做木匠,做化学家,画家,书法家…林林总总、千奇百怪的皇帝们…胜任皇帝一职的也就10%不合理的立嫡立长而不是任人唯贤的规定,致使每朝更迭几次,总会出现几个完全不适合做皇帝的,折腾折腾就把祖宗打下的江山败了。也是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唯一苦的是百姓。
3、明君良相贤后,昏君佞臣毒妇都是成对出现的
比如李世民+魏征+长孙皇后—开明的君王包容地接纳忠臣的良谏;遇上实在忍不下去的意见,动了肝火,又有温良得体的皇后一旁劝慰提点。温柔识大体的皇后是皇帝和谏臣之间的润滑剂。这样的朝代怎能不兴旺?到了皇帝昏庸无能时,如汉成刘骜,必然会出现外戚干政+赵飞燕赵合德等女色扰乱朝纲。每个朝代都有贤臣,但不是每个朝代皇帝都能听进贤臣的劝勉。好比管理公司—好领导开明地接纳忠言,不断改进提高公司管理方法,吸引越来越多的能人异士效犬马之劳,公司必然蒸蒸日上;官僚的领导只听马屁,只有溜须拍马之人会得以重任。有才能的人负气出走,留下一堆不为公司好,只图自己利的小人在左右,公司不倒闭等什么。
历史的经验就是一定要读史并引以为鉴。《资治通鉴》—鉴于前事的资本治理后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资治通鉴》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