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底牌》读后感1000字
如果说一部小说,能够用来无脑浏览,消磨时间,品味你我,发现生活,映射内心,感怀人生的,大约张欣女士就能做到。
昨天之前,并不了解作者。昨天读了《张欣自选集》中的第一部长篇,第二部便是这本《终极底牌》,可惜自选集里是选编。读书读到半截子,犹如酒鬼浅盏,并不过瘾,马上找来单行本续上。可见,作者敢把一半小说放入自选集,实在自信的很。
一般而论,要了解作者,起码了解他/她的经历,背景,才能对作品有所深入。看了人家几个字就要书评,真是不负责任。不过,《终极底牌》看过后,感受颇多,不吐不快,乘脑子还热,写上几个字,也不算不敬。也没做笔记,想哪儿说哪儿。
——关于人性。一部伟大的作品,终究是要探讨人性的。人性,总是充满了善恶对比和价值冲突,真正的人性总是在复杂环境的熏陶或者逼迫下,一步一步变成一个人现在的样子。一下子就判断一个人是好是坏,通过戴帽子贴标签给人定性,那是样板戏。《终极底牌》或者扩大化一些,张欣女士的作品好看之处就在于,她描述一个人的现状,一定是从年轻时候的价值观形成期里走来,娓娓道来,让你觉得再跌宕起伏的人生,也是顺理成章的,同时又生出多少感慨。比如,江渭澜的人生,从小提琴文艺青年的修长手指到冒牌搬家公司工人的满手老茧,中间就经历了入伍后工兵团的锤炼,战友王觉为保护江而做出的牺牲,尤其后者是江渭澜诀别离家二十一年接过王觉人生、埋头活成王觉的重要转折点,这二十一年,恰恰是中国社会以经济斗争为纲的时期,裹协其中却不愿拐骗发财,倍感经济压力还能坚持下去,这种人性的光辉,实在让人感动。但他对战友和内心的践诺,与他21年不联系父母亲人的伪善,又生生对立起来,让你有扯淡之感,文中作者把江渭澜的菜米油盐真切的呈现给你,又让人感到真实可信,里里外外反反复复,作者写故事的功力着实佩服。
——关于财富。作者久居城市,能看出对广州这个前沿非常熟悉,不仅是街头巷尾,还包括财富的诞生。一句话,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再小的蚊子腿也是肉,再有钱的男女也是经历了无数艰辛才打造成功的。所谓财富,一定是努力换来的,所有不劳而获结局必定锒铛入狱。比如,野晴小姐摸爬滚打十几年,充满维系人脉的算计与家宴,忙的没有时间照顾女儿豆崩,才能实现财务自由送女儿去英国;而设计陷害野晴小姐的陈超和他的远方亲戚,最终就是一副手铐。这一点,极其正能量。
——关于价值观冲突。
——关于教育理念。
——关于博学。
先打住,加班后继续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终极底牌》读后感_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