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1500字
这是一本亲子类家庭教育书籍,一般这样的书籍作者多是宝妈,因为女人有敏感而细腻的感情,这本书的作者却是宝爸,从一个父亲的角度去诠释了女儿的教育和自己的教育理念,应该说大部分我是认同的,也会有所差异的地方,但是总的方向,培养孩子成为自己,这个终究还是对的。只是以前我也认为是培养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现在我更赞同培养孩子最好地成为自己。这不是绕口令,却是有所差别的视角。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其实原则上来说真的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是成人的视角大家觉得的更能靠近成功的一些特质和习惯就是好的,那些别人家的孩子也都是好的。其实别人家的爸妈不一定懂教育,但一定在教养的过程中有自家的特点,有意识甚至是无意识,孩子才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再者说,别人家的孩子被看到的只是自家孩子最欠缺的,也可能自家孩子轻而易举不存在的问题别人家的孩子是个例外。所有的教育只要不功利不对比,就会沉下来看到孩子的精彩。
小时候叛逆的我曾倔强的想,等我长大了我才不要做爸妈那样的人,我要更加自我;长大了我也曾想等我有了孩子我不要像爸妈那样管教孩子,我要更加自由。
现在的我,因为成了爸妈那样的人而骄傲,幸好我成了你们的模样。我懂得为人的正直和善意,我管教自己的孩子可以不优秀,但一定要有教养,成为善良正直的人。
周五女儿小兔木工课下课回来晚了,带着泪痕,我问怎么了,她说:社团老师说我墨迹,妈妈我没有玩,没有故意慢!我思索片刻,把她叫过来,擦干眼泪:
第一,相比其他人你比别人晚了慢了,单看结果,老师给出墨迹的评价,没有什么错,没啥冤枉。
第二,就性格而言,你比较认真,凡事要求精致完美,所以你会小心翼翼把事情的细节做好,速度就会有所下降,这不算缺点。只要不是故意在浪费时间,慢就慢了,不是问题,老师如果下班了,做不完的可以回家做,也可以下次再做。
第三,你参加木工课的目的是什么?为了以后当女鲁班么?你喜欢的妈妈才同意你报名,快乐了才每周五都去。就是因为欠缺动手能力,才让你做小木工多动手啊,越练习动手能力自然会才越强,加强锻炼,动作娴熟自然会越来越快,如果一切都得心应手,轻而易举,比鲁班还鲁班,那你还能收获每次扣持半天以后的喜悦和成就感么!
最后,妈妈想让你知道,对于别人的评价,不管是谁的,爸妈的,老师的,朋友的,都要学会思考,不要那么轻易地全盘接纳,并且你有辩解的权利,最后还可以保留自己的想法。虚心听取的意思是,接纳别人的好意,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接受对的部分,汲取营养,不断改进,同时摒弃经过分析后不认可的部分,并不受影响,坚持自己认为对的,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最了解你自己。
小兔问:下次我还是最慢怎么办?答:专注的人都很细心很认真,如果你真的不想太慢的话,忽略细节,大胆操作,完成主体,有时间再慢慢雕琢。还可以以后更多动手,积极参与,积累够了自然速度就有啦!小兔很快恢复了以往的快乐和对于木工课的不打折扣的喜爱。
出生时面对怀抱里的婴儿,父母总能无限的迁就包容。老去时面对长大成人已为人父母的孩子,父母依然又成了无限的迁就包容。可从出生到老去的过程中,面对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们却总是被现实逼得苛刻而茫然,整齐划一地要求按照批量生产的标准,达到所谓的合格甚至是优秀。我在想,教育孩子该抓大放小,有些道理必须教育孩子懂得,有些品行必须培养孩子获得,而有些结局有些过程却需要顺其自然,循序渐进。
做爸妈那样的父母,所谓家风不过是延续你认同父母对的教育观念,代代相传。做爸妈那样的父母,不功利不世俗,陪伴孩子成为她们本来的模样,不强迫不苛求,享受作为普通人的幸福和简单快乐!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培养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_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