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漫说哈耶克》读后感_1100字

《漫说哈耶克》读后感1100字

与乔治奥威尔的一样都是挑战极权反乌托邦的自由人,哈耶克毕生都在探讨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必须相信市场、相信法治、相信有限政府。而对于转轨国家来说,再也没有比这更重要而繁难的知识命题了,只要转轨尚未完成,哈耶克的思考就是理解中国问题的一个知识支点。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彭斯的贡献是因为揭示了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然而哈耶克的无知的知识观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市场过程理论,要比信息不对称的涵义深刻得多,而且具有清晰的政策指向。在哈耶克面前某些个主流经济学家就弱鸡了,哈耶克的老师米塞斯就更厉害了,毕竟哈耶克的很多经济思想都是传承于他,米塞斯是有着一颗值五个诺奖的脑袋啊,终毕生之功、挽大厦之将倾,撑起整个奥地利经济学派,不为政治形势所收买。
在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看来,市场不完备、信息不对称,乃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面对着复杂的世界,人永远都是无知的,这是人的存在的本质。因为我们的无知,我们才需要选择,因而,我们的生活才是人的生活,而不是的神的永恒存在。生活的过程充满了新奇,可能失败,也可能成功;同样,正是因为我们的信息从来,并且永远是不完备的,所以才需要市场作为我们发现有用的知识(信息)、创造对他人和自己有用的知识以及利用他人的知识的工具。相反,如果信息可以是完备的,可以由某个人或某个群体所充分掌握,那么,从理论上说,计划经济显然就是最优的选择。哈耶克一直强调人不总是理性的,真正的理性是意识到理性的局限性,从而避免“致命的自负“或“知识的僭妄”。观念的转变和人类意志的力量,塑造了今天的世界。任何对于诡谲的未来或者驳杂的全局的最好答案几乎都应该是:不确定。只有自由市场才能充分利用稀缺的知识,使社会保持运转;只有观念才能战胜观念,学者的使命是纠正错误观念。历史终究站在了哈耶克一边,曾经繁盛的凯恩斯渐渐死去,哈耶克正当行,中国仍然在转轨的探索之路上,那些鼓吹国进民退的人潮中,若多一个人读懂哈耶克,我们的自由就多一分保证。
原本以为枯燥乏味的政治经济学其实还挺好玩的,据闻康村政治经济学的研讨课主要任务,一个字就是“读”。从亚当斯密读到马歇尔,从庇古读到科斯,从马克思读到哈耶克,从凯恩斯读到弗里德曼。这门课的阅读任务每周大约二百多页,全班只有五个人,每周讨论,每周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各种阅读材料中系统地思考许多政治经济学的经典命题…好怕自己一冲动申请个政经的博士读着玩啊,兴趣爱好太跳脱了显然不是好事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漫说哈耶克》读后感_11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