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传习录全鉴》读后感_1000字

《传习录全鉴》读后感1000字

我心光明是王阳明临终遗言,走的很潇洒,生死自在。
先生提倡知行合一,主张在行中知,在知中行,知行不可分成两截。阳明心法,至简至易。只要立志真切,下手处很容易,良知就是人心本具的物件。
 儒门心法,从尧舜、文王周公、孔颜、孟子,经千年而至周子、程朱。其中慢慢长夜,幸亏有佛门心法烛照。阳明龙场悟道,如闪电划过夜空,重新点燃了中华文明不绝如缕的圣火。阳明所证,中正至大,接近禅家直指,窃以为孟子以后第一人,其学盛极一时。此后,圣学日衰,清.曾国藩逆流而提倡,更见儒者和血吞牙的风骨。民国马一浮等,提倡新儒家,我看到的复性学院纲要,实际上还是强调在心地上用功,我们分明看到的是先儒一脉相承的"旧学"。
  阳明心法,总结起来就是,致良知。这个良知就是宋儒讲的天理,是孔圣讲的仁,子思的中庸,孟子的义,如此等等。致良知,就是立志做圣人,是圣贤之道。人人都有良知,人人都可以做尧舜,要当仁不让。任何一门心法,立志都是最重要的,立志做圣贤,其含义就是要治国平天下、为万世开太平,这就是发心即致良知。

  如何下手致良知?我们是不是真的都有良知? 
阳明有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于此玩味,可知大略。阳明平时讲学,总是说良知人人本具,很多人不信,于是,有人抓来一小偷,问阳明,这人有没有良知,阳明让小偷内外衣全脱,脱到只剩内裤,小偷有些犹豫,不愿再脱,阳明说,你看,这是就是良知发现。儒家所说羞恶之心,大抵如此。致良知就是要在这种地方时时用心观察,如猫扑鼠,如鸡孵卵,慢慢就会德性日增,和气盎然,孟子称为集义、养气,养到至大,就是仁的境界,就是天理流行,是浩然正气,可称为圣人。亦是阳明子的我心光明。
  儒家心法强调时时体察自心,在人伦世事上历练,人人可行,方法就是所谓致良知,自己对自己不断反思,这个反思是人心本具功能。要时时发现她,培养她,渐渐私欲去除,良知凸显,涵养之,浇灌之,此心就会显现不可思议功能。大道至简,唯嫌拣择,在于有信心、能用功,在于师友相互提携警醒,嗨,道之不传也久矣。
  儒家心学的提倡,可有效避免伪善,使说教与实证合一,即是知行合一。现在讨伐儒家的人,估计都没有在心地上用功,可谓无良知者。没有反躬自察的儒行,就是忘行、冥行;没有在心地上体验的善就是伪善,禅家称向地狱火海中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传习录全鉴》读后感_1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