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信」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信

作者:东野圭吾

《信》是东野圭吾第四度入围直木奖的作品。书中的主人公是一对在父母死后相依为命的兄弟:因工作受伤而失业的哥哥武岛刚志,为了筹备弟弟的学费,铤而走险犯罪杀人;而原本成绩优异前途光明的弟弟武岛直贵,则因为哥哥突如其来的犯罪,不得不背负杀人犯弟弟的精神债务,从此坠入社会歧视的轮回。一封封寄自高墙之内的家信,寄托了哥哥对弟弟的无尽牵挂,同时也为弟弟带来了无尽的噩运。究竟,兄弟二人会迎来怎样的命运?这部关注犯罪者家属生存问题的作品,跳出类型、流派的格局限制,将谜团指向主人公的遭遇和命运,并兼得犯罪小说、成长小说、言情小说、社会问题小说之趣,因此被东野圭吾研究者认为是其集大成的作品。

「信」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人们最惧怕的也正是这样的无法隔断的血脉亲情。拥有一个犯了抢劫杀人罪的哥哥,应该怎样去面对。最令人心痛的是这个哥哥又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形象,而且他的犯罪说到底也是为了直贵。可是又不得不说这个世界是现实的,主人公直贵并没有任何过错,确因为这一社会背景在学校遭受异样的眼光,没办法正常升入大学。对于自己热爱的乐队,也不得不放弃。当然,还有爱人,事情走到这一步,很显然,他不可能跟她走到最后。工作、生活、爱情……所有的东西,都被贴上了“抢劫杀人者的弟弟”的便签。于是开始越来越对哥哥充满怨恨,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直在她身边的由实子。从最初在公车上遇见他开始,就一直支持着这个人。甚至还在直贵决定不再跟呵呵联系的时候,以直贵的身份每个月给监狱里的刚志写信……又给直志公司的社长写信。于是有了社长平野与直志的对话。一共只有两段,确实对这个社会,对整本书的深刻剖析,也决定了直志对于其人生之路的选择。于是,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世人的这种歧视或是不知所措而表现出的更加礼貌缺疏远只是一种理所当然。诚然,我们接受的教育是善待罪犯家属,可是当这样的人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时候,或许大部分都只是茫然无措亦或是同情吧。于是在第一次对话后,直志选择了不去逃避,去堂堂真正的生活。终于,情况似乎开始好转,他有了家庭、不错的工作,还有三岁的女儿。可是,这是真实的生活,不是童话故事。这样的过去是无论如何也没办法被世人忘却的吧,看着妻子甚至是年幼的女儿也正要逐渐经济自己那样的带走不光彩的标签,受人冷落的生活。加上社长的又一席话,直志做了一个决定,他在给哥哥的信中写明了一切。他这些年来因为有这样一个哥哥所受到的所有的不公正的待遇,哥哥那些从监狱里寄出来带走蓝色樱花印象的信给他带来的困扰,还有,他要保护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于是在他们和哥哥中,他放弃了哥哥,他要跟他断了关系,彻底断了……故事的尾声,女儿和妻子遭受抢劫,女儿受伤,罪犯的父母不断慰问直贵一家而让直贵想起了自己当初的懦弱,决定去当面哥哥杀害的老夫人家慰问而看到哥哥同样定期寄给他们的信终于彻底想明白。于是跟当年的乐队朋友组成“梦想”组合去监狱演出,在一群同样衣服的人中间终于看到了角落的哥哥……

我想故事中的人都是没有错的,作者也并不是为了体现人性的丑恶,只是一个很真实的现实故事而已……或许放到任何人面前,都无能为力吧。能够慢慢去改变的也只有当事人自己而已。

「信」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每一部电影都有它的主题曲,每一本书也应该有适合它的曲子,如果让我为这本《信》配乐,我大概会选这首筷子兄弟的《老男孩》

大概是因为歌词太配这两兄弟主角,灵感来自于文末直贵多年后在狱中台上再见其哥刚志的情形

今天广州降温下雨了,走在湿漉漉的街道,突然回味前天看完的《信》,多年后,弟弟直贵大概是普通职员办公室白领的样貌,而仅仅大几岁的哥哥却似风烛残年、垂垂老矣,“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未曾绽放就要枯萎啊,我有过梦想”

各自奔前程的少年……那是陪伴我的人啊……我曾经喜欢的姑娘啊……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

晚上在朋友圈看到一兄弟与当年同桌的你的合照,帅气逼人,遂蠢蠢欲动,上班还健身要恢复,再见老朋友一定是极好的精神状态!因为听了几首节奏欢快的歌,把前天看完《信》的伤感一扫而光,真是伤啊!

我有两点感受:

1、贫穷似乎是恶性循环,他让你见识短浅、疲于奔命、用尽全力也所获无一,一遍遍地无情的将你干趴下!但,对于穷孩子,读书或者知识就是力量,就是改善生活、改变命运的基本上最靠谱、最容易的途径,虽然我们为直贵惋惜和感叹,但他的生活不是一点点向好吗?我们应该高兴

2、自然死亡是一次性的,如果没有投胎转世;但,社会性死亡可以重新构建和生长!

你努力积攒实力、维系人脉,好不容易抓到第一条微不足道的线,逐渐发展,变粗、变大、变多~直到一天盘根错节、树大根深,你成为中心,或许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不开始累积,永远势单力孤啊!

这一条写给千万个如我一样从小镇闯荡一线的有志青年~

虽然还有很多细节和道理可写,太长则显乏味,各位读者诸君在书中自行体会,偶尔遇到我的评论,打声招呼,我会会心一笑

如果不想再形单影只,感受队伍的力量,想要抱团取暖欢

迎加微,ID:916334165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信」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