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张力下的中国人》读后感1000字
仅粘贴觉得感触较深的句子
(1)有两个观念,长期被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脑中,被视为当然正确:
第一个观念是:每一场恋爱都必须指向婚姻。所以任何无法缔结婚姻的恋爱都被看作是失败的,甚至是不道德的,至少也是“没有结果”的。
第二个观念是:每一场婚姻都必须白头到老。这实际上是以前封建礼教中“从一而终”r 的“现代男女平等版”——以前只要求女子从一而终,现在要求男女都从一而终。
(2)
莫愁私地爱王昌
夜夜筝声怨隔墙
火凤有凰求不得
春莺无伴啭空长
急挥舞破催飞燕
慢逐歌词弄小娘
死恨相如新索妇
枉将心力为他狂
——元稹:《筝》
(3)
如果某社会的上层阶级赞成并且普遍实践一夫多妻制度,即认为该社会是实行一夫多妻制的。
~对一夫多妻制的定义
(4)
首先,在任何社会的正常状况中,男女性比例总是大体一致的(100∶102)。由于这一客观条件的限制,在阶级社会中,多妻妾的男子只能是少数,如果说,多妻妾现象既广泛存在于贵族阶层,又普遍实行于平民阶层中,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普遍实现一夫多妻制的不可行性
(5)
那女子嫣然一笑,秋波流媚,向子平睇了一眼。子平觉得翠眉含娇,丹唇启秀,又似有一阵幽香,沁入肌骨,不禁神魂飘荡。那女子伸出一只白如玉、软如绵的手来,隔着炕桌子,握着子平的手。
~晚清小说《老残游记》
(6)
好色,人之所欲。(《孟子·万章上》)
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论语·季氏》)
~ 好色是人之本性的诗句
(7)
宋玉在赋中用文学夸张手法,强调自己如何禁得起美色的诱惑——天下最美的美女就住在他东邻,这位多情的美人向宋玉秋波频送三年之久,他仍未动心;而登徒子之妻丑陋不堪,登徒子还和她生了五个孩子——“丑色”尚且好之如此,对“好色”焉能不好之若狂?
~ 宋玉东邻和登徒子 《登徒子好色赋》
(8)
李司空罢镇在京,慕刘(禹锡)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于席上赋诗曰:
梳头宫样妆,
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
断尽江南刺史肠!
李因以妓赠之
~ “司空见惯”一词的出处
(9)李商隐恋情之诗句
《无题四首》之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碧城三首》
对影闻声已可怜,
玉池荷叶正田田。
不逢萧史休回首,
莫见洪崖又拍肩。
紫凤放娇衔楚佩,
赤鳞狂舞拨湘弦。
鄂君怅望舟中夜,
绣被焚香独自眠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性张力下的中国人》读后感_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