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错不在我》读后感_2900字

《错不在我》读后感2900字

错不在我,错的是别人。其实说这句话的人本身就在犯错。不错的一本书,书中的那些事例很值得阅读,可以对自己平时的生活有很多启发。《错不在我》从政治、法律、医学、家庭、爱情与人际关系等各个角度,对人类是如何进行自我辩护,自我辩护导致了何种伤害,以及我们如何克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错不在我》教你看穿谎言与借口,破解思考盲点。当事情陷入僵局的时候,人们为什么只想逃避责任,甚至不自觉地说谎?为什么我们总是看到他人的虚伪,而不去反顾自身?《错不在我》告诉我们:这是我们的自我辩护心理在发生作用,当错误发生时,我们总会下意识地将错误推卸到他人身上,或找一些客观原因,完全不认为这是自己的错。不假思索的自我辩护就像流沙一样,会让我们越陷越深。它阻碍我们看见自己犯错,更何况改正错误;它扭曲现实,让我们无法获得评估局势所需的信息;它使得爱人、朋友及国家间的嫌隙加深;它让我们无法摆脱坏习惯;它让罪犯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它让许多专家无法改变过时的观念和做法,而对公众造成伤害。要想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就要避免掉入自我辩护的陷阱。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虽然事情发生了,但这不是我的错!\\ 每当人们犯下错误的时候,往往会通过自我辩护来尽力消除那些动摇自我价值感的认知失调。人们会任凭自己的头脑虚构出免除责任的种种理由,不断强化自己聪明、有德行、不会犯错的信念,而这种信念却恰恰让我们变得愚蠢、没有德行、错误不断。这就是自我辩护造成的危害。
自我辩护大多数人在面对所犯错误的证据时,不仅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方式,反而会顽固地对其加以辩护。自我辩护也存在着成本与收益,就其自身而言,它未必是一件坏事——它能够保证我们在夜里安睡。离开了它,我们会让难以忍受的困窘持续下去。自我辩护就像流沙,会将我们拖向更深的深渊。它会制约我们发现自身错误的能力,更不必说去纠正错误。它会对现实加以歪曲,妨碍我们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以及对问题进行清晰评估的能力。它会加深爱人、朋友以及民族之间的裂痕;它会阻止我们放弃不健康的习惯;它会容忍罪犯对他们的行为逃避责任;它会导致许多专家坚持那些可能对公众造成危害的错误看法和做法。攻击引起了自我辩护,而自我辩护又导致了更多的攻击。认知失调自我辩护的原动力,即导致人们将自己的行动和决策(尤其是错误的行动和决策)合理化的力量,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受,费斯汀格称之为\\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一种紧张冲突的状态,只要某个人同时拥有心理上两种不一致的认知(想法、态度、信念、意见),就会出现这种状态,例如,\\吸烟是愚蠢的,因为它能够置我于死地\\与\\我习惯每天吸两包烟\\。失调会导致心理上的不舒适感,从轻微的疼痛到极度的痛苦;直到找到某种减少失调的办法,人们的不舒适感才会得以缓解。证实偏差如果新的信息与我们的看法一致,我们会认为它是合理的、有益的——\\我一向是这样讲的!\\如果新的信息与我们的看法不一致,我们便会认为它是偏颇的、愚蠢的——\\这是多么愚蠢的观点!\\人们对和谐一致的需要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以至于当他们被迫面对负面的证据时,总会寻找对其进行批评、歪曲或者清除的方式,从而使原有的看法得以维持甚至强化。这种心理偏差被称为\\证实偏差\\。即便是读到与自己观点相反的信息,人们也会更加确信自己是正确的。证实偏差甚至会导致人们用那些无中生有的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看法。盲点和偏见人类的大脑天生具有视觉和心理上的盲点。我们总是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却总是看到别人的问题。最严重的错误莫过于不觉得自己有任何错误。偏见的出现,是由于人脑对信息的感知和加工具有类化的倾向。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人所持有的偏见,唯独发现不了自己的偏见。人们通常对自己的偏见视而不见。一旦持有偏见,就像持有某种政治理念一样,人们很难轻易排除它;即便是一些无可辩驳的证据对其核心理由进行了否定,也是枉然。不仅如此,人们还会想出另外的理由来维护自己的看法或者行为方式。记忆偏差大多数人在大多数场合下既不会说出事情的全部真相,也不会刻意隐瞒和欺骗。我们并没有撒谎,我们只是在为自己辩护。当我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时,都会添加一些细节,也会省略一些不利于自己的事实,我们会对故事进行些许的整饰,这种整饰会恰到好处,以便下一次我们还可以增加一点儿戏剧性的点缀。我们确信这些微小的、无关紧要的谎言会使故事更为合理,也更加清晰,以至于最终我们所回忆起来的事情与所发生的事情产生出入,甚至回忆起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日常生活中的记忆偏差和失调,会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意义以及我们在世界中的位置,会保护我们的决策和信念。第一,要搞清楚一段记忆是否真实有多么困难,某段完整的记忆包括它的细节,有时可能是完全错误的;第二,即便是很有把握的、完全肯定是准确的某段记忆,也不意味着这就是它的本来面目;第三,那些支撑我们当前感受和想法的记忆有可能是完全错误的。记忆通过改变他们的观点,来帮助他们克服\\过去的自己\\和\\当下的自己\\的不一致性。错误的记忆会让我们原谅自己,并为自己的错误进行辩护,但有时候这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失去对我们的生活负责的能力。对记忆偏差的理解能够使我们意识到:即便是深刻的记忆,也有可能是错误的。这可能会激励人们更小心地对待自己的记忆,不再肯定自己的记忆都是准确的,不再产生用过去的经历来为现在的问题辩护的冲动。潜意识相信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我们解释自己的行为的原因时,自我辩护会导致自我吹捧:对自己好的行为给予表扬,为不好的行为寻找借口。潜在看法之所以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是因为它会影响夫妻之间的争吵方式甚至争吵的目的。如果夫妻双方争吵的前提是\\双方都是好人,但是都做了错事而且又相当固执,或者由于暂时的情境压力做出了愚蠢的事情\\,那么就会有矫正和相互妥协并达成意见一致的希望。但是不幸福的夫妻变换了这个前提。因为夫妻双方都是自我辩护的高手,他们相互指责对方不愿意向自己性格良好的方向转变。如果他们不想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不想去改变令对方烦恼或者痛苦的习惯,他们会说:\\我控制不了自己,人生气时很自然会提高嗓门。这是我的行为方式。\\在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听得出自我辩护的意味,因为他们当然是能够控制自己的。因为他们每一次与警官、雇主或者街上那个令人讨厌的体重达300磅的陌生人说话时,他们并不会提高嗓门。如何克服承认错误,放弃自我辩护。就像挑剔别人的行为那样,通过反省和批判自己的行为,我们有可能打破自我辩护所导致的恶性循环。我们只需在\\我们所感受到的\\和\\我们该如何做出反应\\之间进行片刻思考,考虑一下我们是否真的愿意坚持某种与事实相悖的信念。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做,在大脑将我们的想法固化为一贯的思维模式之前,我们可能已经改变了主意。当一位朋友犯了错误的时候,朋友仍然是朋友,错误仍然是错误。美国的文化中,错误被认为是严重的心理浪费。然而在日本,人们却并不是这样看。在日本,错误、失误和困惑都被视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爱迪生\\我并没有失败,我成功地发现了一万种不适合做灯泡的材料。\\错误并非需要否认或者为之辩护的个别人的可怕的失败经历,而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会帮助我们成长,帮助我们不断走向成熟。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错不在我》读后感_29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