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2:影响你一生的社交商》读后感900字
拜读过作者——“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的第一本《情商》,当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也发现了他无所不包的一种倾向。在这第二部作品里,这种倾向被延续了,导致了啰嗦、逻辑上不清晰,还有章节分类混乱等缺点。
当然也不是全无优点的,起码人文关怀很重。社交并非只是对心理的把握、对他人的操纵,也不全然是让对方觉得舒服愉快,还有一种关键的真诚。这种真诚就是同理心,健康的社交奠基于此。它让我们感受到对方,能够与对方协调,给予同情、关注,而非一味的迎合。
整个社交仅仅以认知来驱使是很危险的。比如,某些罪犯可以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却在在进行侵犯、杀害他人时没有任何愧疚和痛感,正是因为同理心的欠缺。社交商需要无意识层面的小路神经系统与意识层面的大路神经系统共同合作。在社交商的定义里,丹尼尔·戈尔曼涵盖了这两个维度:
社交能力=意识+技能
1)社交意识
* 原始同理心:体会他人感受,理解非语言情感信息(基本属于天赋)
* 适应:专心致志地倾听,适应他人(可以改善)
* 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思想、感觉和意图(核心能力)
* 社交认知:清楚社交活动的规则
这些并不能保证社交成功,还需要技能
2)社交技能
* 一致性:非语言层面上的交流顺畅
* 自我表达:清晰地表达自己;控制和隐藏情绪
* 影响力:影响社交活动效果的能力
* 关怀:关心他人的需求并采取相应行动(善于操纵他人的人可能在社交商的其他方面游刃有余,但是关怀能力不够)
以上能力,有小路神经系统控制的,也有大路神经系统控制的。完整的社交商测试应该涵盖以上方面。有些职业必须要求这些素养。如果社交能力的定义没有包含小路系统,就太过功利了。
但是这本书的缺点太明显了。很想看看作者有没有所谓的提纲,是如何把几个关键的概念丰富、发展起来的。
1)章节的题目和内容不符合,或者不能涵盖内容;
2)没有明晰的脉络;
3)同一个要点四处散落。
我自己比较害怕混沌的感觉。所以最后画了一个思维导图,理了理思路。作者大致讲述了这几个部分:
1)社交商的生理基础——社交大脑
2)社交商定义
3)几种类型的社交:婚姻,恋情,性,家庭
4)不良社交关系的危害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情商2:影响你一生的社交商》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