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谈优秀孩子的经典教育》读后感800字
“教师不研究教材,不研究儿童,教育研究就等于自杀。 ”心意决定行动,言行彰显涵养。有怎样的儿童观就有怎样的教育。儿童就像一株幼苗,小学这个时期就是长根的阶段。根系越发达,枝叶越茂盛。毛竹4年长3厘米是在不断发展自己的根系。蓄势待发方为君子之道,固本培元方能守正出新。树根长在地下,具有隐蔽性,作为育人者我们需要细心的观察与照料,很多细微之处需要我们用心去关注才能发现问题;小学这个时期也像是盖房子的打地基阶段。 地基不结实往高盖就会有问题。所以走好路、说好话、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等这些最基本的要求需要不断地引导并让儿童落实在行动上。
《易经·蒙》言“山下出泉,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蒙卦前有山后有水,叫做山水蒙。蒙卦象征事物始生后的蒙昧状态,寓意教育要从童蒙抓起,蒙以养正的意思是:通过启蒙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本来是有潜力的,我们是有智慧的,但是被蒙住了。有德之人用善良的抹布,擦亮尘封的明镜。将心擦亮,让良能、良知闪耀璀璨的光芒。面对蒙童,育人者以身立教,知行合一方能抵达智慧教育的彼岸。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物质越多,人性越少。面对纷繁的世界,教育需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以养静气。老子五千言说道德,孔孟言仁义以立儒教。道德仁义,非礼不成。约束是为了更好地拥有自由。李叔同以戒为师、以苦为乐终成一代大家。读书明理,任何煎熬的学习都只是一个修习法门。正如《西游记》,取经只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完成了心灵的历练,最后成就了我们自己,完善了我们的身心。 佛家弟子扫地,扫的何尝不是自己的内心;儒门弟子修学,修的何尝不是自己的心性。儒生读书,因书明理,以慈怀道。
好书犹如一泓清泉,滋养读者的心灵。南师之论,删繁就简、直指人心。回归至简,返璞归真也就是回过头来做自己。 做自己才能体悟教育至理,用正法浸润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南怀瑾谈优秀孩子的经典教育》读后感_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