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真相》读后感1300字
一颗螺丝掉在地上
在这个加班的夜晚
垂直降落,轻轻一响
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就像在此之前
某个相同的夜晚
有个人掉在地上
——许立志《一颗螺丝掉在地上》
上面这首诗来自于一名90后打工诗人许立志,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富士康流水线上的一名普通工人。《一颗螺丝掉在地上》写的就是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
上学时问语文老师:什么是诗?老师答:写出来,别人看不懂的就是诗。但这首《一颗螺丝掉在地上》的诗却很容易看懂,因为非常形象化。诗人把跳楼的工人比喻为车间掉在地上的一颗螺丝般稀疏平常,人们对于这种事情似乎已经见惯不怪,麻木不仁!
知道许立志这个人,是因为去年看了一部众筹的电影叫《我的诗篇》,电影的总策划和本书的出版人都是著名财金作家吴晓波。这是个纪录片,记录主体都是当下的打工诗人,他们用自己敏感的神经去触碰这个世界,去感受他们生活周围的环境给人所带来的影响。电影里介绍了很多诗人,但到现在我还能记住的就是许立志。当时看的时候,当那首《一颗螺丝掉在地上》的诗里的字一个接着一个出现在荧幕上时,说实话,我有被震撼到了。一首简短的诗,力量无限。不得不说,写诗是要有灵性的。
然后,在微信读书里看到了这本书,作者写作这本书的缘起也是因为社会聚焦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于是带着这个出发点去看这本书,看到最后,我有些懵,只有一个视角——富士康视角,而缺失了跳楼事件主体的视角。当然,死人是不会说话的,但作者可以去采访死者的家属、朋友,以及仍然在这里打工的人啊!不然也不会导致本书成为一本好像不是研究员工跳楼事件的,而是在为郭台铭个人和他的富士康工厂“歌功颂德”的一本书。书里面说了郭台铭的个人奋斗史以及发家史,接着就是他的管理理念如何的超前,其个人如何是个工作狂,为社会提供了多少工作岗位,以及创造了多少社会价值,还有每年在培训提高员工技能和改善员工生活条件花了多少多少钱等。拜托,这些都只是管理者一厢情愿而已,工人是人,不是机器。为了在时间上赶超竞争对手,所以无限加班,为了避免员工泄露公司机密和偷盗产品零部件,下班还有可能会被搜身,这TM是个人估计都受不了。
别跟我扯什么中国人从农业社会直接进入工业社会的心理建设不完善,过渡时间短的问题。绝大部分工人根本就不懂这些大道理、大理论。他们从农村出来打工,男的是为了挣钱回家盖洋楼娶妻生子,女的是为了挣钱补贴家用,就是这么简单。
贾樟柯的电影《天注定》关注的就是近年来国内发生的暴力事件、突发事件内容,其中就有绕不开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工厂工作时基本上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工厂把人当成了流水线上的机器使,精神高度集中,连轴转,时间一长,人肯定会出事。
书里面也说,郭台铭在考虑把工厂搬回台湾,建全机械化的无人工厂。这应该是未来的趋势。但我觉得,侧面也反映了从郭台铭这个人以往管理工厂的经验来看,他懂的只有机器,而不是人。
打工诗人许立志已于2014年9月30号,在距离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龙华科技园约3.6公里的美丽AAA大厦内,24岁的许立志从17层窗口一跃而下,如他的诗中一般——垂直降落,轻轻一响,不会引起任何人注意。
在他自杀的10个小时后,他设定的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新的一天”的信息。而这天正是举国欢庆的日子——国庆节。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富士康真相》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