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读后感1000字
很有成就感,一口气读完这本专论读书治学的大师之作,含英咀华,余香萦绕。短短200页,遴选的40篇发文,均出自季老笔下,或远或近,或长或短,或深或浅,道出了“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的真谛。季老与我们大部分人而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只可念想,无法效仿。
读书的过程就是自我反思、坦露心迹的过程。我本不是读书之人,一见书就犯困、一见材料就头疼、一见电脑就眩晕,整天把酒桌当书桌、把球场当战场,酒气代替了书生气,汗味代替了书香味,落个四肢发达,头脑空空,注定此生与读书治学无缘。所幸还有一颗求知上进的心,于是乎以前辈为师,以书友为范,空余之时,拿起手机,拾起书本,独处一室,不喧不闹,静心阅读,充实自我,两个月时间,不知不觉看书快300小时,每本书看完写下心得,常勉常促,吾心甚慰!
阅读伊始,我把作者与冯友兰混淆了,根除不掉。两年前,一哥们告诫我“平时要多看些书,像哲学类书籍,能使人睿智,像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听后我东找西找,找到后最多看了10页,就不了了之,书也不知道落到何处了,从此以后,脑海里就深深刻下了冯友兰的名字。为消除阅读过程的干扰,只得上网查查季老的简历,一查吓一跳,实在不得了,季老的头衔特别多,现在只记得担任过北大副校长,是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国宝,去世时候98岁,我肃然起敬,由衷感叹,读书真好,不仅可以增识长智,修身养性,还能延年益寿!
全书每个章节自成一体,前面以读书为主,后面侧重如何治学,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读书部分,我很喜欢“我最爱的书”、“推荐的十种书”及“我的书斋”等章节。治学部分,受思维和知识层次限制,有的地方看不懂,比如说语言文字的组成、如何考据、佛文及国外的一些文化等等,虽然季老的描述通俗。当时我的感悟就是,大师就是大师,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不像有的搞艺术的人,故作高深,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以显摆自己水平之高。这部分比如“抓住一个问题始终不放”、“如何搜集资料”、“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等文章,以及介绍胡适、陈演恪、朱光潜等内容,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虽然以前读书少,但我记忆力感觉还挺好。
看完此书,能否涅槃重生,脱胎换骨,通体透彻,做个爱读书善学习的人,还得拭目以待,每日多省!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读后感_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