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黄昏》读后感900字
#读书《紫禁城的黄昏》by庄士敦 这本书讲述了1898年到1930年左右那段时间的历史,可以说作为逊帝的溥仪,人生十分的跌宕起伏了。本书作者是他的英文教师,在那时候是帝师身份,从另外一个角度解读了当时的时局。
首先是溥仪本身,即位三年就被赶下台的末代皇帝,除去他是皇帝这一身份,他还是一个顽童,因为1911年他只有6岁,帝王并不是生来就有特殊智慧的,他也需要接受各种教育,由于签订的优待条件里,他还享有皇帝尊号,所以,他还是受到了一个皇帝应有的教导,但是在那样畸形的环境下,他不曾长歪,成了庄心目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这就保证了他以后不能当皇帝了还能作为一个正常人生活下去。
其次是内务府。被电视剧误导,总以为内务府就是一些服务皇族的太监,没想到内务府权利这么大,内务府总管多由军机大臣兼任,在皇帝权力旁落的时候,就被内务府欺负到头顶了。包括内务府极度的贪渎,以及只顾自己利益,不顾皇帝利益,他们首先保证的都是自己生存下去。
民国军阀混战,其相似度何尝不是小型的三国或者说小型的南北朝,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节奏,在最近阅读宋史的时候,把溥仪跟李煜做了对比,发现溥仪的处境连李煜都不如,他在三岁不曾离开乳母怀抱的的年纪当了皇帝又在懵懵懂懂的年纪被赶下的皇位,中途生长的过程,满满的对局势无可奈何,他想去剑桥留学,然而内务府不容易,而且军阀也不同意,害怕他作为傀儡被英国控制,进而控制整个中国。他是个没有自由的囚徒,本来他想平安终老已是幸事,没想到优待条件里说好的会保护他祖坟的民国政府没有旅行任何一条,他的祖坟被炸,陪葬财物被盗也就算了,祖先尸骨被乱刀砍成数段扔在了地上,这让他第一次体验到了失去权力的痛苦,也许这才是让一个数次表达要退位的青年皇帝想要回到满洲,重登皇位。书到此结束,我又搜了末代皇帝来看,在3小时38分钟的电影里,看到了溥仪在满洲国的遭遇以及日本的野心,看到了沦丧的帝国,看到了沦为战犯的溥仪,幸好庄士敦没有看到这样的学生,不然不知道怎么心痛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紫禁城的黄昏》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