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读后感900字
季老这本书内容深入浅出,非常有前瞻性。他主要介绍了东方的天人合一思想,提出了“东化”的概念,强调了东西方文化互补。
我自知还没有达到总结概括季老的水平,但这本书对我有深深的影响与启迪。我要总结一下自己的读后感。
1,我理解的天人合一的精髓是和谐,即人、其它生物、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不仅如季老多次论述的那样在人文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结合我的专业,我觉得其在生命科学中也有指导意义,生态学中强调的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等概念中都有它的影子。
2,在“东化”其它国家时,我们要秉持“送去主义”,增加其它国家对我们的了解。季老说我们首先应该送去的是汉语,因为汉语是最简洁的语言。我虽然同意语言的互通对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但我觉得汉语较之于英语,学习的难度要高很多。周围的荷兰人或其它国际生会讲汉语的寥寥无几,且多数人对学习汉语望而却步,但大家都对中华美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所以我觉得首先要送出去的应该是饮食。虽然中餐馆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但正宗的中餐所占比例还是不多。大部分中餐都根据当地口味进行了改良(这个初衷是好的,这正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一个具体表现),可是改良的结果并不见得都好,当地人也不喜欢。看样子我们的中华美食还是没有正确送出去。我们在东化其他人时,最好从别人容易接受的入手。就如季老说的,我们最先拿来的是外国的啤酒、雪茄、沙发,同理,我们最先送去的也应该是这种轻松、愉快、易收获人心的内容。于悄无声息中“东化”他人。眼前“一带一路”就是最好的例子。
3,站的高看的远果真是至理名言。季老思想深邃,眼界开阔,他很好的预见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不就正处于东西方文化快速互补融合的大时代么?正如柏杨说的,崇洋但不媚外,对于西方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绝对不接受全盘西化。同时,我们也不可能去全盘东化别人。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走进国门。伴着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随着我们的技术输出和人才输出,东方文化会与西方文化会有更好的碰撞、融合、相辅相成。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