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与郑和相遇海上》读后感_800字

《与郑和相遇海上》读后感800字

第一種觀點屬工程上的。依《明史》所記尺寸,寶船的長寬比為2.46。在現代造船工業中,船舶長寬比多為5-7,寶船寬度過大,從力學上講就是錯誤的。因為這種尺寸無法保證結構強度。「船長大於90米,船體所受縱向彎曲力矩很大,木質船體的強度要求就更難保證了。即使現代超過100米的大型木船也是很少見的......所以寶船長100多米從強度分析也是不可能的。」「船的尺寸過大,在海上受波浪和靜水壓力的作用力也就大增,船體結構強度就難以保證,而導致船體變形,板縫滲漏,船的使用壽命縮短。當然可以採取減輕首尾部重量,增加縱向與局部構件等措施來加以改進,但很不經濟。西歐的造船家認為木帆船的長度極限是80-100米。」
第二種觀點認為中國史書對船舶描寫大部不符實際,《明史》中尺寸的可信度是不高的。例如《晉書.王浚傳》記載「作大船連舫百二十步,受2000人......上皆得馳馬來往。」百二十步約合170米。晉代造出170米長,能載2000人的大木船已經不大可能,更何況是在長江中;《隋書.楊素傳》記:「作五牙艦,起樓五層,高百餘尺。」當時百尺約合23.5米,作為船也太高了。現代萬噸輪五層也才十幾米;陸遊《入蜀記》中說在武昌「觀大軍教習水戰,大艦700艘,皆長二、三十丈,上設城壁、`樓櫓,旗幟鮮明,金鼓鞺鞳,破巨浪往來,捷如飛翔。」在宋代,長江中雲集700艘60-90米長的木船,實難令人置信。
第三種觀點則根據一個考古發現提出。1957年5月在南京下關中保村發現了一根古代舵杆。因寶船建造地點極有可能就在位於此處的寶船廠和龍江船廠,故有人認為舵杆乃寶船所用。杆長11.7米,有人認為此杆無論配沙船型還是配福船型都只能合用於十七至十八丈長的船。此外原先位設在此處的南京寶船廠和龍江船廠規模較小,不可能造出四十四丈長十八丈寬的船。史載寶船曾於劉家港停泊,但只要實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這裡是很小的港口,水又淺,無法停泊大船。
除上述觀點外,其他如認為受社會生產力、生產技術水平以及原料限制,明初是無法負擔此種大規模工程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与郑和相遇海上》读后感_8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