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透视前后的空间体验与建构》读后感_2000字

《透视前后的空间体验与建构》读后感2000字

what is design?

拉丁语系中最早出现单词: disegno, 意为, 构思, 或 素描. 或在我的字典中, 草图 即 sketch.

那或许是或不是对于实体创造的第一次思维抽象.

霍金书 The Grand Design 中, 花了大量篇幅讨论 what is reality, and what is concept?

他比喻, 一个在洞穴中面壁者, 看到洞外火光投影到洞壁上你来我往的影子.

我们永远不该忘记, 不论模型多么高明精妙, 它不是事实, -- 我们对真实世界所构建的最精妙的模型, 或许连 现实的降维投影 都算不上. 因为投影虽然损失信息, 毕竟还是真实的, 而我们人为构建的 概念, 模型, 极有可能是谬以千里.

历史上无数次, 我们误以为 抽象模型即真实世界的精髓, 或 笃信 人为构建模型足够强大, 但最终发现大错特错-- 无论是医疗, 思想, 政治制度, 甚至科学领域. 只不过惨败的程度不同, 取决于模型使用者是否足够谦卑. 科学家们往往谦卑, 他们用新的, 更好的模型取代旧的, 更上层楼; 而狂妄的暴君和自恋的疯子(有时这类人能力超群, 且魅力无穷) 则会挟持了一代甚至数代同辈将国家引向脆弱的歧途, 并最终轰然倒塌, 带来无数苦难.

design representation, 就是这样一种人为的抽象.

它没有 所谓 哲学家 心中 想统一世间万物之理 那么狂妄, 但它也绝非真实世界.

本书讨论的就是, 如何在提纯我们的创造思维中, 不迷失于脆弱而虚幻的抽象.

..

~

[THE Process]

创造是人类本能.

因为 我们看待世界的视角, 本来就是一个 建模 - 创造 - 预测 的三位一体(trinity).

如盲人摸象, 同一个过程, 在不同视角看来, 是不同的形态.

有的称之为创造, 有的称之为记忆, 有的称之为建模(甚至哲学), 有的称之为理解(或心智), 有的称之为预测.

但其实它们都是我们大脑中的同一过程-- 我(受书智能时代 的启发)更愿意称之为 预测.

但为避免歧义, 统一称之为 THE Process.

.

[Default Network]

正因为 THE Process 是大脑的生物本能, 这就是一个从不间断的进程.

社交天性 一书通过大量的研究和案例, 清晰的阐明, 当人类进入社会化时代的时候, 社会关联 本身就成为个体和群体的核心优势, 因此, 大脑自觉的将最为重要的一项基础功能 默认网络 (或背景网络) 应用于社交分析 -- 这使得人类在9岁左右具备10000个小时的训练和反馈积累.

.

[Ideas]

当然 THE Process 的用处不止社交一途. 人们还在不断的对自身处境 进行或微观或宏观的建模和预测-- 基于自身的历史经验, 及所处环境.

其产物, 可以称之为 知识, 或 观点, 或其它一切你想称作的东西.

正因为 THE Process 是本能,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 知识的创造从来不稀缺 -- 但好的知识是稀缺的.

好的标准是, 是否能有效预测, 或理解-- 再说一遍, 两者基本是一回事.

把一个有想事儿本能的人扔到相应的环境, 或问题群 中, ta自然就会开始这一进程. 比如, 扔到春秋时期 人口密集 的鲁, 想的就是 人事儿, 扔到 人口稀少 的楚, 想的自然就是 天事儿. 于是当我们发现, 希腊的Stoic学派跟中华的儒家有很大相似性时, 我们本不该大惊小怪. 因为 THE Process 本身就是一个像函数一样精密而重复的机器(机制) -- 环境是输入, 大脑的预测本能是函数; 相似的输入必然带来相似的产出-- 思想.

.

[Models]

模型当然是有优劣的, 标准就是预测的效果.

模型就像一个工具, 有时候当我们判断一个模型的优劣的时候, 不能抛开使用者. 同样的模型在不同人用来结果大相径庭.

就像 穷举 对于电脑来说是好的方法, 而对于人类几乎不可行. 男子化打法 对Serena Williams是宝刀, 而对于郑洁确是毒药.

所以, 除了 预测效果 之外, 模型优劣的判断还应包括, 数据的获取, 使用者的能力, 应对的问题, 所处的环境和条件, 资源, 等.

双手巨斧和紫薇软剑之间, 并非后者更优. 对于 模型 或 思想 也是如此.

唯心是一个模型, 唯物是一个不同一些的模型.

地心说是一个模型, 日心说是一个不同一些的模型. (事实上, 因为数据的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内, 日心说是一个糟糕且粗糙的模型.)

血缘主义是一个模型, 大义灭亲是一个不同一些的模型.

民族主义是一个模型, 种族平等是一个不同一些的模型.

人类中心主义是一个模型, 佛家的众生平等是一个不同一些的模型.

中央集权是一个模型, 民主是一个不同一些的模型.

模型没有绝对的优劣, 更没有绝对的对错, 都要仰赖使用者, 环境, 条件, 解决的问题.

对于如何选择和评判, 当我们一时还找不到万能的方法时, 我们可以简单称之为 这是一个美学问题.

..

.

[Design]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

设计是什么?

之前一位好友笃信: design is people.

而丰田前设计总监曾经说过: design is communication.

孰对? 孰错?

其实这还是视角的问题. 因为两个人说的是设计的不同方面:

前者讨论的是design的取悦的对象(相对于art); 而后者关注的是: how great designs are created?

说Obama是个父亲或是个律师的人, 谁错了?

同样, 当我们不知在模型之间如何取舍时, 或许可以称之为 这是一个美学问题. 因为, 无论任何形式的意识形态被鼓吹是 绝对真理 的时候, 那往往是一派胡言包裹的个人狂妄野心甚至无知.

而邓小平的 黑猫白猫说比什么 只争朝夕 美好的多 -- 那正是对 绝对化的意识形态 的绝佳讽刺.

.

作者开篇和结尾, 花了大量笔墨抨击 扼杀创造本源的现代教育. 纯粹弱者的哀叹! (Losers complaint!)

教育体系也好, 设计软件也罢, 就像任何体系和工具一样, 必有其某方面局限. 但就此因噎废食是愚蠢的. 在我看来, 以不完美的方式培养更多学子, 远胜于 用最正确的方式 精心栽培少量精英. 难道, 你认定的 正确 就那么天经地义? 学生尤其是天才学生从来不傻, 教错了他就不会成材么?

再怎么僵化的体系中, 也会有充满灵性的天才诞生. Steve Jobs, Steve Wozniak, 不都是公立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

一亿个平庸的老师对世界的伤害 也比不上一个自恋狂妄且被意识形态洗了脑的领袖...

~~

.

in movie Playing by Heart (1999), AJ said in the very beginning:

no, no, no, no, no.. you cant talk about music.. talking about music is like dancing about architecture!

DAMN RIGHT!

所有艺术形态亦然.

学者爱抽象. 幻想 抓住了宇宙的精髓, 殊不知, 那只是 lecturing birds to fly!

研究越多, 所得越少..

少聊..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透视前后的空间体验与建构》读后感_2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