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爱因斯坦(名人传记丛书)》读后感_1600字

《爱因斯坦(名人传记丛书)》读后感1600字

2017.7.1打卡第1天
《爱因斯坦(名人传记丛书)》50%
这本书是“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编著,我特意去百度了一下这个研究中心,然而只百度到了他编著的一系列名人丛书,所以暂时不去考虑这本书的所记录内容真实性,针对本书所写内容来写读书笔记,如内容不正式请各位及时提醒。
上高中的时侯就觉得爱因斯坦是个特别有意思的小老头。虽然我的物理上高中以后就再也没有及格过。本书中有一句话是这么形容爱因斯坦的“科学界的哥伦布,独自航行过奇异的思想大海”。”爱因斯坦从小就是一个害羞孤僻的人,不喜欢德国的学校,不喜欢与人交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有无语个问不清楚的问题。爱因斯坦的家庭教育还是不错的,他父亲即使经商失败了,也要供爱因斯坦上学,非常的重视教育。在爱因斯坦小时候,对爱因斯坦总是问一些关于稀奇古怪的问题进行了良好的引导。爱因斯坦的父亲和雅各布叔叔向爱因斯坦解释了指南针磁场问题,将爱因斯坦引入了物理学的世界。在其同龄人玩布娃娃的时侯,他就已经开始思考“空中怎么会充满磁性及地心引力,但同时又是空空的。”由此可见,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天赋。
爱因斯坦十岁时在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就读,他非常不喜欢这所学校,但在这所学校中与其中一位名为路易斯的老师成为朋友。同时结识了马克思·塔尔穆德这位朋友,马克思·塔尔穆德是医科学生,他打开了爱因斯坦的科学大门,引导爱因斯坦进去了这个迷人的世界。
爱因斯坦特别不喜欢德国的学校,父亲经商失败以后去了瑞士,随后爱因斯坦也去了瑞士。在瑞士经由自己的努力考取了理工学院,在这所学院中,爱因斯坦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自由,结识了匈牙利女学生米列娃·玛利奇也就是爱因斯坦的前妻。爱因斯坦和米列娃·玛利奇在大学里面经常讨论科学问题,米列娃·玛利奇是一个思想十分先进的女大学生,她拥有不逊于男人的脑力及抱负,也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对科学界作出真正的贡献。然而事实是在家给爱因斯坦以后,全身心的投入了家庭中,家务琐事孩子再也没有让她重拾起理想了。米列娃·玛利奇和爱因斯坦按道理来说两个人大学所学的专业一样,应该拥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话题。但两个人的婚姻并不是很幸福,最终走向了离婚。而爱因斯坦后面跟自己的表妹艾尔莎的婚姻却非常幸福,然而艾尔莎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无所知。
这不由得让我思考自己的未来婚姻生活,对自己未来的婚姻充满幻想啊。
爱因斯坦是个特别可爱的人,成名以后,许多人问他要签名照。他便公开声明:任何人只要在信封里附上他所规定的一定数目的钱,他就会把亲笔签名寄过去。他把收到的钱全部转交给了一个基金会,资助维也纳的战争孤儿。虽然为这个基金会筹得的款项不如他所希望的那么多,但至少使他暂时摆脱了人们向他索要签名的困扰。
一位毫无名气的年轻人在跟爱因斯坦交谈以后,年轻人有点踌躇地说:“您太好了,愿意抽出宝贵的半小时来接见我。我不敢有什么奢求,只希望您能送我一张您的签名照,我会把它放在书桌上。当我工作时,也许能给我一点灵感。”
“好的。”爱因斯坦博士回答说,“但我有一个条件,你也一定要给我一张你的签名照。”
几年以后,这位年轻人讲述这个故事时,眼中满是泪水。“我当时是一个无名小卒,他则是伟大的爱因斯坦博士。我知道他并不是真的想要我的照片,但当他说那句话时,我还是觉得无比的骄傲。”
爱因斯坦是个特别谦虚和单纯的人,他痛恨战争爱好和平。他去法国演讲时主动要求参观了曾经遭受德军侵略的偏远地区,他对整个遭到毁灭的村庄,以及雷姆斯大教堂被破坏的情景,感触至深。当他站在返程的火车上时,他的声音由于情绪激动而略带颤抖。他甚至希望把德国乃至全世界的学生带到惨遭毁灭的村庄,让所有人认清战争的嘴脸。
好啦,今天只看到了这里,明天看完以后再接着写。附上我可爱的爱因斯坦的照片。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爱因斯坦(名人传记丛书)》读后感_16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