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牛奶可乐经济学3》读后感_2800字

《牛奶可乐经济学3》读后感2800字

世界上存在已知的已知,也就是我们明白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也有已知的未知,即我们如今清楚自己还不知道的东西。但还有未知的未知,我们根本不清楚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看一事一物一人,每个人都能收集到一定程度的信息和了解部分的情况。现在还没能做到百分百,发展就是为了无限达到100%。而想获得更详细的数据,则必须付出更多的代价。我们尚做不到全知,知道的可能只是一层次,一部分,或是冰山一角。就说一历史事件——京杭大运河,若从那时民生来说,这开凿大运河就是劳民伤财且被隋炀帝折腾了好几回的百姓家破人亡,这肯定是坏事。从现在的角度,尤其是经济发展方面,隋炀帝可真是有头脑,打通京杭大运河,从此南下带动经济等,这可真是好事。那好,这全面评价了吗?不,这只是很多人都能联想到的,而有个角度要分析,即当时的历史和隋炀帝本人。现在很多评书人在客观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事件,简单的说就是隋炀帝做的事是好的,问题是隋炀帝征兵打仗后不久又开凿大运河,民不聊生是必然的,不过隋炀帝本性可不坏,具体的去看相关书。


读感

看了有些书友说,这本书有点枯燥乏味,这点我承认了。可这本书有个重点——谈税收,这可关乎每个人的事,若是不清楚政府运用的税的去向,很多人都渴望少交税,多收入。现在工作的人交的税是现在要花出去的,比如给了退休有退休金的人、扶贫户、公共资源,这也不难想到。税可是一个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政府建设和维护公共资源比如公路、桥、公有图书馆,还负责保障国民的基本安全等,这些都不是免费的,是需要烧钱的,而作为稳定政府收入——税收则是要重中之重,减税和增税都会打破一个国家长久以来的天平。谈富人多交税,呃,这个其实很难从一方面解释得到人们的认可。且从个人收入上讲,富人交的税交够一定程度就行而非多交税。谈到富人角度,一般人都不怎么介意,因为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但这有很多间接关系。比如说美国的遗产税:

在这样的风潮下,劳工和中产阶级选民变得难于控制也就不足为奇了。可奇怪的是,他们仍然对富人没有恨意。事实上,差不多有2/3的低收入受访者支持废除遗产税,而废除遗产税,只有不到总人口1%的最富裕群体能享受好处。直到最近,还少有政治候选人敢于质疑对富裕阶层大幅减税的做法,须知这一阶层的收入近年来可是连创纪录呢。

富人减税固然增加了富人个人的收入,可按照划分,富人一般达到较高的生活水平,增加其收入是可以的。只是无论是什么情况,减税必然影响到政府收入,也间接影响政府为人民的服务。比如少了收入的政府必然会减少支出,比如对公路减少维护,对进出口的货物减少监督成本,这会影响到人们的安全。

可为什么人不嫉妒富人?其实人比人一般是差不多的人。

中产阶级对富人少有憎恶的一个原因,在于两个群体并不直接竞争。许多年前,罗素就曾观察发现,乞丐从不嫉妒百万富翁,而是嫉妒日子比自己稍微好过点的其他乞丐。比尔·盖茨又挣了10亿美元,或者他又给自己的豪宅添建了一栋翼楼,似乎并不会让中产阶级选民产生困扰,实际上,不少人还蛮喜欢追看有关他生活方式的新闻报道呢。

为什么不呢?生物学家告诉我们,最好是把生活理解成一场对赡养家庭所需资源的竞争,而中产阶级选民的头等竞争对手,并不是比尔·盖茨那样的人。


相对的金钱可以幸福,绝对的金钱是保障

绝对的金钱是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即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而相对的金钱是追求更高的生活和幸福,季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情感需求和自我挑战需求。

金钱并不能保证幸福。可拥有足够的金钱,能为生活减少许多压力。

理性人的自利选择并不一定会为所有人带来最大的利益。

经济学家斯蒂文·E·兰德博格(Steven E. Landsburg)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穷人也理当享有生命保障吗”,副标题是“一位付不起账单的妇女呼吸输氧管被拔,死掉了。这是错的吗”?

患者名叫迪哈斯·哈柏特格里斯(Tirhas Habtegiris),是一名27岁的移民。上个月,她因癌症入住得克萨斯州普莱诺贝勒地区医疗中心,全靠呼吸机维持性命。

哈柏特格里斯没什么钱,也没有医疗保险。在她入院10天之后的12月1日,院方通知她的兄弟,除非找到另一家医院愿意接手,要不然,贝勒中心将不得不放弃治疗。可即便有贝勒中心帮忙,家人还是找不到医院可转。该医院说到做到,果真于12月12日切断了哈柏特格里斯的呼吸机。它援引了1999年乔小布什和得州州长签署的一项法令。法令规定,只要院方正式通知患者,生命维持治疗在医学上“不恰当”,则医生没有义务提供10天以上的此类治疗。


诚然,为客户牵线做成生意,许多时候能创造巨大的价值。可待议提案并不会妨碍任何一桩值得完成的交易。而且,经济分析显示,由于减少了投资经理市场过度拥挤造成的浪费,它实际上能提高其他经济领域的生产力。
投资经理市场,就是经济学家所谓的赢家通吃市场——它本质上相当于一场锦标赛,从最初的许多参赛者中选出少数几个大赢家。这样的市场往往吸引了过多的参赛者,原因有二。
第一点原因源自信息偏差。对是否参与锦标赛做出明智决定,需要对获胜率进行准确的评估。可人对自己相对技能水平的评价,是出了名的乐观向上。例如,有调查显示,90%的工人认为自己的生产力高于平均水平。
过度自信偏见尤其容易歪曲事业选择,因为除去背后支持的动机因素不谈,许多锦标赛的大赢家曝光率实在太高了。

“充分披露”原则,它指出:凡是其他人认为相关的个人信息,竞争对手们最好将之公开,哪怕这些信息对当事人极为不利。

电竞要有的,但这只是生活的一小块

身边有好多人沉迷于游戏等而轻易放弃学业,要是问我如何抉择,丫的,我特么打你一顿,电竞是新崛起,无疑是有市场的,可这只是一小市场,按把鸡蛋投资到多个市场以减少风险的原则,我是不建议一个人放弃了其他的机会而只专研电竞,况且学业可是一直重要的,未来太不确定了,若是学识短浅就死的可能越大。多读书,好好学习。

没错。即便在当今越来越电脑化的世界,灵敏地操纵游戏杆对雇主来说也没什么价值。孩子们在练习游戏杆技巧上花了无数时间,反倒疏于掌握真正重要的技能,比如清晰的写作等。要学习写作,多读书很有帮助。不少家长都担心,电视游戏逼真的画面有可能把阅读从孩子的青少年时代给挤出去。
一场虚惊。几天前,全世界的家长们惊讶地看着孩子捧起了厚达734页的第四卷《哈利·波特》。本书首印数高达360万册,说不定还要加上几百万册的再版,这个夏天,孩子们会在阅读上多花好些时间了。
J·K·罗琳是怎样用老旧的书本打败时髦的电子魔法的呢?批评家们或许会对这些书有没有文学价值争论不休,可孩子们却是真心喜欢。不过,好书随时有,光从质量上说明不了为什么《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功。

笑星格劳乔·马克斯(Groucho Marx)就说过,“生活的奥秘无非是诚实和公平交易。如果你能装足样子,那就成了。

一旦客户发觉挨了宰,他们往往会付出可观的成本惩罚冒犯者。

底线:名声的持久性是把双刃剑。他人对你的良好印象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一旦失去,很难重新找回。或许,要想表现出值得信赖的样子,最保险的做法就是做个真正值得信赖的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牛奶可乐经济学3》读后感_28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