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

作者:保罗·柯艾略

年轻姑娘维罗妮卡似乎拥有一切:青春、美貌、男友、和睦的家庭、满意的工作。但她总觉得生命中缺少了什么,谈不上幸福,也谈不上不幸。她没法忍受这种生活,于是服药自尽。醒来时,她身处精神病院,并只剩下一周时光。在最后的日子里,她出乎意料地体验到人生的欢愉和真实的自我,深深爱上梦想成为画家的爱德华。生活的热望前所未有地燃烧起来……可是,已到尽头的生命要如何挽回?疯狂是正常,冒险是自由,找到自我,追寻梦想,才是值得过的人生。继《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后,保罗·柯艾略再次引领我们探寻生命真谛,用诗意的笔触宣扬:活着就要勇敢地与众不同。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继《炼金术士》(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之后再次读柯艾略的书,只感觉这个作家太天才了。

死亡、哲学、爱情、生命的意义这么多无解的命题在这本书里面都涉及了。生命死于无意义。所以什么都不缺的维罗妮卡在重复的日子中厌倦了一切,于是她决定去死。

当然,她并没有死成。于是被送去精神病院之后遇见了不同的人,有了探究一切的可能。

好的作品总是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出最复杂的思想。这本书字数并不多。但是耐读。

现在的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处于维罗妮卡决定死之前的状态,没有什么缺失,却觉得什么都缺少,厌倦一切。多读读这本书吧,思考一下该怎么活。

有句老话叫置之死地而后生,死亡之后及死亡之前,把最遗憾的事情列清楚,然后现在就按照清单行事。其实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让设想的以始为终。想想自己的墓志铭。

其实,生命在于折腾。哪天懒得折腾了,就是厌倦了一切,是死可,活亦可的状态。人呐,不该白白走一遭。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一个24岁的姑娘维罗妮卡厌倦了一成不变的生活,感到空虚而自杀,被救起后进入到一家精神病院,却被告知患有心脏病,只能再活几天。就在仅剩的几天里,她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维罗妮卡自杀的原因是恐惧变老和对社会的失望,她时时刻刻把自己伪装起来,用坚强的外表来保护脆弱的心里,她表现平平,在长辈面前说着乖巧的话,做着顺应的事,事事顺应着别人的期待,是别人眼里那个懂事的孩子,可是内心深处,她知道自己应该是与众不同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有自己对事物的见解,我们有自己的思想。但是我们又与社会上的别人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这其实就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如何处理不同的关系是我们一生都在学习的。

“我们不屑与他人为伍,却害怕与众不同”。在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想要让人理解你的个性并认同你,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或大或小或轻或重。也许会带给你光芒,但稍有不慎,便是深渊。

“维罗妮卡说,当我服用安眠药时,我想要杀死的是一个我所厌恶的维罗妮卡。当时我不知道,在我身上,还有着我会喜欢的维罗妮卡。”

愿每一个迷失的人都能找到自己会喜欢的自己,拥有让生活变得幸福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