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度(全集)》读后感900字
唐浩明的这套《杨度》写的是非常好的。
杨度这个人虽然私欲很重,但的确是有着一腔爱国之心。杨度的书读得是极好的,这点可以说和同时代的梁启超不相上下。但也正是因为书读得好,在清末民初那个时代,并不适合这样的人发展。换做今天,杨度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技术官僚,平步青云。杨度大半生追随袁世凯,但其实并不被袁世凯重用。袁世凯这个人看人还是很准的,杨度做个说客或许可以,但是并不能做个真正的能吏。
聪明人要是私心太重,往往容易一事无成!孙中山没有杨度聪明,书读得也没有杨度好,但是赢在”一心为公“,因此青史留名。
杨度一生的悲剧在于和一个从未做过帝王也从未辅佐过帝王的人研修了“帝王之学”。所以,所有的而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但是王壬秋大名士的头衔名满天下,可以帮助杨度轻松打入当时政治的主流圈子(这有点像现在很多EMBA班,让一群从来没做过买卖的人教一群富豪怎么挣钱……不过EMBA也是为了混个圈子)
刘揆一对杨度一生的总结未免刻薄,但是非常准确:“早年我们一起拜在王壬秋先生门下,在衡州东洲书院读书。他那时跟壬秋先生研习帝王之学,一心想做大事,出大名。东洲三百多个学子,就数他用世之心最强烈。正因为他极想用世,所以才会接受满人朝廷的征召,给他们制宪法,后来又去抱袁世凯的大腿。他本是竭力主君宪的,但要投袁所好,想依靠袁来做大事,不惜放弃原来的主张,鼓吹共和,调停南北。不料,他在袁政府里屡遭排斥,抑郁不得志,这样又将他逼到袁克定的门下,想通过扶持袁克定当皇帝,自己好做开国宰相。谁知美梦不成,却恶名远播,被政坛彻底抛弃了。”
【长篇历史小说《杨度》原名“旷代逸才”,先后获得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国家优秀长篇小说奖。
杨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极富争议性的人物,才华卓绝,抱负不凡,由国学名师王岂运授与帝王之学,又东渡日本研究君主立宪政体,立志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这部小说以杨度为引线,串起袁世凯、袁克定、曹锟、汪精卫、孙中山、黄兴、蔡锷等诸多人物,把整个波澜起伏的世纪初中国人救国之路,描绘得淋漓尽致。】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杨度(全集)》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