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读后感1100字
作者:可汗。
翻转课堂:可汗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颠倒传统知识学习和家庭作业的完成模式。学生在家里通过观看视频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小组作业的方式完成对新知识的运用和练习。
可汗学院:可汗创建的网校。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学习。
可汗关于教育的观点:教育应该是自由的,没有课时、年龄、科目的限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类好学、好奇、好创造的天性,而不是通过种种强迫和限制加以扼杀。
在本书中可汗介绍了可汗学院的创建及发展过程以及可汗学院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未来大学教育的设想。
可汗学院的设计无疑是符合互联网时代的资源条件和人类生活特点的。理论方面也与克拉申的可理解输入假设不谋而合。
在做中学、实践中学、终生学习、碎片化学习、资源共享这几个概念也得以实现或者体现。
就凭以上几点,可汗学院这种模式在可见的未来必定会是大热的研究课题和实践模式。
目前未解决的问题:证书、学校获利、学生真的能够靠兴趣和自觉?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就实际生活而言,我最关心的是第三个问题。靠兴趣入门是很容易的事情,然而任何事情在入门之后都存在一个基本功训练的枯燥历程。绘画中的素描训练、乐器中的指法训练、语言中的背单词、练听力……翻过这座山,你就可以收山河于指尖,揽寰球于眼前。然而山上尸骨累累,多少雄心,生于兴趣,死于练习。所以这个历程,我们该靠什么维持我们那娇嫩的雄心?可汗宣称学习是完全不受上课铃、作业期限、课程设置、考勤限制的,这是对好学天性的大释放,还是对惰性的大纵容?进一步来说,这是对目标明确、自控力超强的精英阶层的选拔,还是对庸庸碌碌,没有鞭子在背后响着就不想迈步的碌碌众生的淘汰?好吧,我承认这四个问题其实是一码事。翻转课堂、网络课程这种形式的兴起本来就是对个人自我管理能力的残酷考验。
对loser们来说幸运的是,如今,大多数网络课程没有这样大撒把。中文mooc网照样采取了传统课堂中的签到、作业、讨论等模式,必须完成一定量的功课才能得到证书。虽然根据可汗的理论,这种学习多少带有强迫意味,会遏制我们的热情和创造力,但毕竟在我们爬山的时候提供了一根意志力的拐杖。
可汗在书的后半部分提出实习的问题。他赞成用大学教育中的大部分时间来实习,或者不读大学,直接进行创业或者实习。这一点我觉得符合当今社会(尤其是中国社会)对大学教育的要求:学技能,好就业。然而违背了在很久以前西方大学创立时的初衷:大学不是职业学院,大学培养的是人文和思维。
写了半天,其实我想说的是:1、推荐大家去了解一下krashen的可理解输入假设。2、体验一下各种网络课程(爱课、慕课、ted……)。3、证明自己不是跟不上时代,没有自制力和目标的loser。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