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历史》读后感1100字
本书是以西方音乐史上各个时期伟大音乐家的更迭为主线,将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做了大致的梳理,不过书中并未提及东方音乐的相关内容,所以书名叫做《音乐的历史》还是比较片面的。
单从这本书来说,个人不是很推荐,基本上你对照着目录挨个找度娘问问,也就是这么个谱子了,没什么新意,书中记录的也都是正统的古典音乐家与其作品,个性的东西不太多,建议选购本书的朋友还是先把前几章免费的部分看完再决定是否购买。
不过对于大多数朋友来说,音乐只是一种爱好或是生活的调味剂而已,经常和一些喜欢音乐的朋友聊天,发现很多人都想学个乐器的想法,也有些朋友曾经学过一些,但经常出现两种情况:1、有的朋友一时兴起,想学个乐器什么的,可是把东西买回来以后进本就放那当装饰品了,还有些朋友玩乐器能坚持并搞点名堂,有所小成,也有所收获,但对于做其他事情就难以坚持了。对于这两中情况我想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并也尝试挖掘挖掘这与做事有没有什么共通之处。
一、乐器成为摆设的原因。
由于本人年少时玩过民谣,摇滚,所以就以吉他为例吧。
吉他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容易入门的乐器,很多新同学之所以学不下去,大多是卡在起步阶段的初级和弦按法和53231323的配合上,其实只要过了大横按这关,基本上几首简单民谣的弹唱还是不在话下的。
还用吉他来说,对于新同学,每天坚持一到两个小时,最多两个星期,手指就会起茧,收力角度,捏品位置也就熟练了,到那个时候按几个简单和弦会比较轻松,只要左手熟练掌握C,Am,F,G这四个基础和弦的按法和切换,再和右手拨弦动作配合好,几首不错的歌就能搞搞了,这样也加深了自己学习下去的兴趣,以后的学习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为什么乐器能学会,别的事却难以坚持
这个问题我以前还真琢磨过,后来想明白了,在每次练习弹琴的时候,都是一小节一小节分段练习,然后在统一汇总练习,这样的好处在于不断的实现小目标,又会不断的得到小满足,最终开始看起来很难的曲子也就顺理成章的拿下来。
很多事情也是大同小异,做不下去的原因无非就是一开始目标不明确,过程中没有合理的进行拆解划分为小目标,这会导致对开始的目标产生怀疑,并且在做的过程中得不到好的反馈,慢慢丧失对做这件事情的兴趣。
所以说很多事情也和玩乐器一样,当年没有干成的事儿,有些不是放弃在过程中,而是放弃在起跑线后面一点点。有些则是没有建立合理并且清晰的目标,一开始急于求成,后来随着兴趣的衰减,也就不了了之了。如果遇到困难的时候坚持一下,设立合理的目标,进行合理的拆解,按照既定规划一步步去实现,我想很多事儿还是能搞出点动静来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音乐的历史》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