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明十五讲(名家通识讲座书系)》读后感1000字
《欧洲文明15讲》读后感
陈乐民是研究欧洲史的专家,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的所长。他的太太是知名的美国史专家资中筠,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夫妻俩琴瑟合鸣,羡煞鸳鸯。
陈先生讲的欧洲文明本质线条清晰,言简意赅,取其核而剥其壳,可见其非常的功力。
欧洲文明起源于希腊,再早追溯到两河流域。之后,欧洲同流异源,总体上还是希腊文明的氛围。在后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人文主义精神开始有啦,人们不再按着神的角度去看世界,开始用人自己的思维去看待,之后欧洲文明的核心精华是科学,民主。我们中国,需要学习这个科学和民主。你说一个国家,或者人类,到底要发展到什么方向去呢?国家更民主,更科学?人更自由,理性,多元?不清楚,至少目前都按民主科学去靠近。
陈乐民先生有几个观点我很赞同
任何学科的深入都需要广泛和长期的阅读,所谓深入应该是广博,而不是被狭小的研究视角所限,停滞自己认识观察世界的能力。
我们的教育和环境,使得大部分人既无法深入接触到中国文化的原典和内核,也无法对西方文化有深切的体悟。而这也是很多学者忧心忡忡却深感无奈的现实。陈先生是个西方文化研究专家,老人家坦然地说道:“现代性是从西方文明发展出来的,这一点毫无疑问。现在的大多数物质和精神文明也来自西方。这是个事实,不管我们是否喜欢。”同时,他表示对中国当下文化精神的担忧:“中国现在的文化是缺乏‘自主性’的。”
陈先生同时是以中国视角来审视西方文明的,所以这本书不仅在谈欧洲,其实也是在很大程度上谈中国。陈先生最重要的观点之一,是认为中国传统的儒道释三教所演化出的政治文明只会带来朝代的更迭与循环,缺乏向现代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而中国文化自1840年后其实已丧失了自主性,面对当前“新文化”建设这一任务仍未完成的情况,我们还是需要从欧洲文明的精华,即民主科学自由等理念中寻找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我认为此处陈乐民比他的太太说的隐晦多了了,可能说得直接一点,就是我认同的从欧洲产生的民主自由平等等等这些理念是可以作为普世价值并嫁接到中国的土壤上。观点上见仁见智,从陈先生对中国目前文化教育状况批判性的评价以及陈先生本人的经历身上,还是很能看出老一辈知识分子的风骨的。
每天读书一小时,不妨常做思考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欧洲文明十五讲(名家通识讲座书系)》读后感_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