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乡土中国》读后感_900字

《乡土中国》读后感900字

看着“乡土”二字,忍不住掀开第一页。本抱着欣赏中国乡村的风情风俗。稍微看了几页,依稀看到这是一部分析乡土的社会传统文化以及社会治理结构的理论代表作。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乡村人士,从小了解身边的村民如何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在刚出生的那些年市场经济还没有怎么发展商品非常短缺,靠的就是“土地”来解决生活问题。费老很通俗易懂地用一段“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确实如此啊,那时候的城里人确实带着一股藐视的味道,但乡村人对于泥土的在乎也可以深切感受到。类似这样的共鸣例子还有很多,例如人与空间的不流动性,老一辈的村里的人可能一辈子也不怎么离开。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深入农村,那一代的年轻人会蠢蠢欲动离开也好,但是每年春节的回村,老了之后离开打拼的城市回到商品经济欠缺的农村,更彰显了自然经济时代上一代乃至祖上的“人与空间不流动性”,此书初次出版于1948年,穿越时间,了解质朴的乡村岁月。我们这代人多多少少看到了父辈爷爷外公辈的“熟人”情怀,借个钱也不需要什么证明,土地种的瓜果蔬菜也没有防护栏……这些对于乡村生活的概叙和分析,展现在我面前的乡村基层的全貌,甚至比我从小生活在乡村还要全面……这可能就是没有市场经济下的乡村或者说城市化进程比较深度影响乡村后我看到也只能看到比较局部的千年以来的乡村生活……
费老凭借着自己在乡村独立地观察,从浅入深,分析了乡村人的表达,家与国,历史文化、感情婚姻,乡村治理……深刻到位的分析,带有浓厚哲学思想,精巧简明地用文字表达出来,让人思想如沐春风,收获颇丰。
在费老的文章中,更可以学习到了逻辑推理方式……用此方法我也清晰明白城市人的套路与乡村人的朴素,其中存在的内在因素外在因素,这种历史发生的必然性……也明白了为什么带有农村烙印的朋友们在大城市打拼一开始的碰壁,能否适应规则,越快适应,越早扎根的道理。
再次感谢《乡土中国》,感谢费老,看到了没看到的事物:;懂得了一些道理,学会了一些成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乡土中国》读后感_9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