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之美》读后感700字
幾年來每到現在這種陰暗苦寒的時節我就會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花了幾年時間終於在一年前的冬天想出來了,私以為,人生的意義就是:
發現美,欣賞美和傳播美。
至於何謂美,那得由個人自己去定義。想了解美學,就是希望它能提供思路讓我更好地欣賞美。
大概一年前我找到一本英國某大學的美學教科書,看了四個多小時還是沒有達到共鳴,就沒有看下去了。但是朱老這本《無言的美》不一樣,他引用的例子裡有莊子,孔子,老子,陶淵明,陳子昂,李白,杜工部,白居易,辛棄疾,司马遷和屈原等一些為國人所熟悉的作品,所以每每對朱老想表達的意思有秒懂的感覺。
朱老認為老子所說的“為而不有,功成而不居”正正是美感態度的定义。我看《道德經》時看到這句話並沒有聯想到”美“,現在認真想想覺得朱老的解說真是精闢!美是只能欣賞不能占有的,或者這樣說更合適:美是不必占有就能欣賞的。
書裡所有文章讓我覺得最最耳目一新的是《醜非不美》,因為我一向以為醜跟不美是同義詞,經朱老科普了之後才明白美的反義詞是不美,而醜和美一樣,都是美感價值的一種。當一件藝術作品不能讓人沿着習慣養成的抵抗力最小的途徑去欣賞時,人們就會覺得這件作品“醜”。美的價值是有程度上的不同的,離“恰到好處”的標準點愈近就愈近于美,否則就愈近於醜。
這本書是從朱老幾本書裡挑出來的精選文章合集,不只說美學,還說到藝術和文學。看完這本書,突然很想看本詩集,雖然此前從未完整看過一本詩集。看來2018年的閱讀計劃又要調整了。
“許多轟轟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過去了,許多轟轟烈烈的成功和失敗也都過去了,只有藝術作品真正是不朽的。”
以不朽之美遣有生之崖,善哉!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无言之美》读后感_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