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野火集:三十周年纪念版》读后感_1700字

《野火集:三十周年纪念版》读后感1700字

从《野火集》谈爱国

1918年钱玄同写信请鲁迅为《新青年》杂志写稿,鲁迅回答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醒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呐喊》自序

我想鲁迅先生当时写下这样的话是因为他看到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奴性,所以觉得国家无望。然而,我们现在的国家早已独立自主,且正值蓬勃青壮。远还没有病到那种田地,但还是有一些的轻微病痛和遗传病。要知道对伤病视而不见终要久病成疾。还好我们社会上也有人看到了病症,并想出了许多治疗方法,中药、西药、中西结合都有。但生病的人吃不吃则不是医生能强迫的,不过我还是建议吃点的好。

然而有些“爱国人士”却坚决不允许谈到国家的疾病。自己不敢想,别人也不能说。在他们“单纯”而又空虚的心里,国家是永远是一个健康的壮汉,壮汉就不会生病。医生说病人有病就是不爱国!而且还准备做出与医生做“殊死搏斗”,这种人英勇无畏的“爱国情操”让人汗颜!

真正有自信的人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更不忌讳承认自己的丑陋。试图遮掩粉饰才是真正没有信心的表现。避讳或遮盖都是自欺欺人,自欺意味信心不够,这,才是真正的危机。《台湾是谁的家?——啊!光复节》

我读书少,历史故事掌握也不多,但还是看到一些大多数历史学家总结出来的朝廷更替的规律:历朝历代的衰败都有一个昏庸的君主和一大群进献美言的阿谀之人,赵高、秦桧、高力士、和珅、李莲英实在太多,不胜枚举;而时代的新起则是由于国君能体察民情、广开言论,群臣敢于谏言、出谋划策。如唐太宗时期宰相魏征,恳切要求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为对皇帝一人尽职的“忠臣”。每进切谏,虽几次极端激怒太宗,而他神色自若、不稍动摇,维护、巩固了唐朝的统治。

如果你的国家得了浮肿病,而你还要鼓吹这很健康,给更多的激素冲胖,除过使他变成一坨肉,在看不到任何好处。但我是不会允许你用“甜言蜜语”毒害我的国家的。国家是你的也是我的,更是我们大家的。

我周边大多是有志青年,他们成绩优异、性格开朗,而且有一部分还是立志报国、身着迷彩的国防生。可还是难免发现有些人思想极端,他们只能听得这样的口号“中国好,共产党好,祖国形势一片大好·······”前面两点我不否认,但第三点是打死我也不信的。

习总书记自13年正式接任国家主席就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与温总理经常告诫政府官员要“居安思危”是不谋而合的。在一系列将政放权、反腐大黑和大力推动改革的同时把老百姓生活中的困难提到台面上,一个个解决。李总理在经济的转型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顶住经济的下行压力。他们切身从老百姓和国家利益出发,得到了人民的信任和赞美。

这些成就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而是实事求是,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把一个个小成就汇城伟大成就。而一个民主的政府了解民意并且时时检讨修正自己的政策。我想这也是这届领导班子能取得如此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爱我的国家,也爱这片土地上的人。尽管我是个刻薄之人,但一定不是个浅薄的人;而且我爱智慧,而且爱的要死。

一个开放地区的刊物,通常,在称颂美丽的森林同时,或许会提到酸雨污染的威胁;介绍纯朴的山胞时,也许会说到物质文明的侵略;赞美富庶的农村时,就不免提到农村人口的流失……而我们知道,今天的中国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比这里面的都多,要更严重。而有问题就要说出来,去改变(并非有些人说的BB)。

“文革”闹得家破人亡的时候,往外散发的彩色画刊每一页都是儿童似得笑脸、干净整齐的公园、欢乐幸福的农村景观,表现出一片人间净土;美丽的图片所企图遮掩的,当然是哀鸿遍野的人间。

每一件事作客观冷静的、不自卑不自大、不情绪反应的探讨,中国人才有可能从西方的阴影中自己站出来。否则,崇洋或反洋,我们都是别人的奴隶。《野火集》

最后引用龙应台女士的一句话:我的人生里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揣测别人对我的看法和评价;该做的事太多!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野火集:三十周年纪念版》读后感_17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