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不倒翁冯道》读后感_1100字

《不倒翁冯道》读后感1100字

看完这本书还是想说一下,评价一个人物不能太刻板,人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应该用综合全面的眼光看问题,后世评价冯相出现一个时间段的转折,五代前期对其褒颂有佳,可是在宋代从欧阳修转折到清朝都痛骂他不忠其主。后者仅仅站在道德忠君立场上,其实也无可厚非因为那是宋明理学之风思想禁锢的同时国家是安定的,所以君为臣纲,忠君乃是他们文人志士的第一大义。可是冯道深处乱世,朝堂之上有的是斧剑刀影,雪剑风霜。战乱纷争叛乱频发,换朝换代如唱戏般,你方唱罢我登场。黎民疾苦沉浸在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中,需要有个人站出来,在乱世中给黎民一方庇护,冯相担任了这一角色。明哲保身守得自己才能再惠济别人。什么是忠?忠不是迂腐,先秦儒家就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只要你干的是利国利民的事,只要你心系百姓,皇帝又怎样?你的本心是利民而不是立军。宋明理学家门可能是一方面思想的禁锢,还有王朝的安定,加上自身文人的清高自以为是的优越感,把黑白善恶放在了决对的对立面,熟不是矛盾有其对立兼统一。记得孔子篇有一则讲述好像是有个义士干了一件大好事,王要赏赐他,他本来在国内就美名远扬了,但是他没有借这个机会继续播其名声而是接受了赏赐,后来人家问他原因他说我的名声已经在那里了金钱我也不在乎,我只是想让世人知道干好事有好报,不是说没有任何利可图,我愿舍得这美名换一种积极万民向善的美德。孔子后来听后对他大佳赞赏。其实不是说这种固然的气节不好,像陶渊明先生采菊东篱这种乱世则隐的精神固然很好,确实在道德层面上都高处很多,是后世仰视的圣人,但是黎民百姓呢?一甩袖子走人那是潇潇洒洒后世一世英名奠定下了,可是于国于民可是利?是当时政治黑暗他们像一道光只会受到黑暗的包裹最终消灭,所以撤离是最好的选择,既保命,又保名。当然更多的是无奈和心酸,相比之下这就看出了冯公的智慧,他在乱世比后世人出的朝代更乱,一生追随五个皇帝,人家都是资历高的叫三朝元老,冯公三陪于其上再加一朝。在丞相位置上屹立不倒,在位期间不徇私不结党,不贪不傲。心系黎民,哪怕是面子工程只要是做了也比啥也没做乱吆喝好,再说到政治建树,何为政绩,攻城落地?一将功成万骨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冯公酷爱道德经,确然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世皆有道,不够明哲却仿佛是当世较为良好的官场之道,也给后世一点思索与积极向上

莫为危时便怅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终闻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从中也立身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不倒翁冯道》读后感_11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