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十六国》读后感1100字
乱世风云
我喜欢历史,也许跟小时候老爸很早给我买成语故事之类的小人书有关,后来上学学起历史这门课也特别认真,不过那时候喜欢的都是汉唐元明清这类的大一统王朝,大概是有点大国情怀,希望满足一样虚荣心吧,不过现在我更愿意看那些乱世的历史,包括清末民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和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发觉这种时期的历史更有意思,虽然乱但英雄辈出,思想文化的交融和进步也很明显,所以反复买这些时期的书来看。
读历史当然以所谓的正史最好,不过一是正史也未必都靠谱,子孙后代写自己的祖宗难免隐恶扬善,而王朝替代者写前代就难免对前代的不堪之处重点着墨了;二是现代人古文功底都差,我也不例外,看一小会古白话文还行,要看专业的古文书那就就太勉为其难了。所以我通常还是看一些近现代人写的历史作品,包括唐德刚、张鸣、钱穆的,也有吴思、张宏杰、袁腾飞的,还有就是类似网络文学的作品,就像这本《纵横十六国》一样。
在看这本《纵横十六国》之前,还读过作者陈羡的另一本关于北魏和宋齐的书,书中有些内容涉及十六国,当时就没有相关的知识做基础,看得不明白,于是把相关的书,十六国和南北朝后期的,都买了。快速浏览了这本关于十六国的书,感觉和之前那本差不多,不能说很好,但适合门外汉阅读。
十六国,听起来就觉得很乱,内容很杂,其实倒也不是,无非是一治一乱,一分一合,都没有多长久,总体来说石勒的后赵、慕容的前燕、符坚的前秦算是大致统一了北方,最后归于拓跋氏的北魏,其他的前赵、成汉、各个燕国、各个凉国都是小政权,在前面几个大政权崩溃的时候乘势而起的。
政权林立,相应的也英雄辈出。后赵的石勒,真是从底层崛起,本身出生就不好,羯人本来就是最底层的民族,作为奴隶存在的,而他经过不断的努力,居然建立了一个国家,实在令人感叹,难怪他自己也认为堪比汉光武帝刘秀。鲜卑的慕容家族也是能人辈出,从东北发迹,统治了整个北方中国,甚至势力达到朝鲜半岛,是当时先后统一北方的国家中,国土面积最广的,但也因为能人太多,内耗太严重,最终也撑不过多少年。符坚算是个悲情人物,以前知道他是因为淝水之战,他作为反面的典型被批评的,当时历史书中好像多说他太过骄傲导致失败,后来看了一些书,发现他是有不得不南下的理由,还有运气实在太差,但作为个人还是非常有人格魅力的。北魏的拓跋氏笑到了最后,主要还是前几位领导人没有犯太多错误,内耗不算太大,其他的割据政权也没什么出色的人物,所以北魏统一了北方,时间长达一个多世纪。相比之下,南方似乎没有多少出色的人物,刘裕算是一个,最终建立了刘宋,但我最佩服还是谢安,个人魅力没法挡,还是希望以后多读点关于谢安的书,感受一下前辈高人的雅致和风骨。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纵横十六国》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