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心动,一生绵延》读后感1700字
从书友那里看到这本书,原打算初略浏览一下,没乘想读着读着便读完了。并不是说它短,而是故事还比较有引力,还有语言等其他一些东西,总之,有点儿味道。
就小说本身而言,故事情节和语言其实很重要,不是所有小说都要有严肃或重大的主题。通过说故事让读者从中去领略、去发掘、去汲取一些他们认为有用的东西就足够了。此篇便是如此。故事的主角白晞是一位初入职场的女学童,身分有些特别、身世也有些离奇,所历之事却是超波澜!故事情节分为两段:"局"破前和"局"破后。按常情局破了故事应该就结束了,此时读者掩卷沉思可生出许许多多的感慨。前面一滩的云诡波谲,至此戛然而止,其气势何等的震撼!但作者可不这么想。他似乎还有话要说,他认为从道义上讲将"女学童"置此绝境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这不是他想要的,也于心不忍。他必须振救"她"(或她们)!于是才有后面一段情节一一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实际上是给"我"开处方疗伤。可是外面的世界也不太平,偶尔还想到了死。这样的情节发展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如此这般就不由得让人生出这样的念想:纵使跳出了这个局,也会落入那个局,人生无处不是局!再由此出生更高层的概念:人生就是一种历练,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唯有积极面对。这样一来作品的主题就更积极更深刻。
回头再说说设"局"与"局"破。作者处心积虑的设了这么恢弘的一个局让"女学童"去钻,楞是让人心惊!就是她阿姨阿妈甚至姥姥阿婆一级的婆姨们都扛不住要落入陷阱,更何况是小师妹一级的白晞!那么作者到底想告诉白晞亦或是读者什么呢?首先,浅一层的大概是:白晞呀,对不了解或了解不深的人怎么能轻易予以完全的信任呢?更不能想当然地抱着侥幸去赌人生啊!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为什么会轻易上当受骗?是因为受骗人愿意相信他想要的谎言。尽管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他们只是迎合了受骗人的心理需求而已。进而是想说在以金钱为中心的商品社会,诚信、情感或者爱情都很TMD操蛋,有是有,但基本上都标了价。爱信不信。就象赫拉利在巜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中讲的:智人为什么能够取代其他人种称霸世界?靠的就是一种共同的信念。这个世界的很多东西就这么简单,信则有不信则无!其实说到底信仰是什么?就是大家都愿意相信的大鬼话!只要你仔细想想,在商品社会金钱可以调配一切资源包括人本身,信仰、诚信、情感或者爱情都难敌它的诱惑,都有可能成为它的奴仆。所以当代中国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就如贾平凹的一本书的书名一一《浮躁》。再深一层意思,我猜作者想告诉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一定要学会冷静思考,然后再去积极面对。主动权永远在你,你认为值得就去做,否则就不做。我听过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些话说也错不说也错、有些事做也错不做也错、有些人交也错不交也错,关键是看你想怎么错。我觉着很有道理。我也觉得这个世界原本就没有对与错。所谓的对错只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里对外界的一种主观评价与判断,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这种评价与判断也会发生变化。只有信与不信之分。世上的事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同时包含着对与错,况且绝对的东西很少或没有,更多的是相对的,既包括世俗的成功与失败,也包括宇宙人类的生与死。所以,人啊,没必要那么较真。太计较了,既是跟他人过下去,也是跟自己过不去。
最后说说不足。我觉得小说的前半部分写得要好一些,后面的半部分相对差一点。特别是最后沈钦隽与白晞的复合显得有些勉强,带有作者的慈悲心肠,也将作品带入到大团圆的俗套之中。如果将沈经历过灵魂深处的洗礼后再让他在寻找白晞的过程中处理掉,最后由苏妍入主集团总裁,让臻东辅佐苏妍,这样是否更深刻更能让人容易接受一些呢?再者,第十二第十三两章是番外补记,太实诚,明显是在自圆其说。不客气的说叫画蛇添足。小说的灵动很大程度取决于情节的跌宕起伏,大胆的跳跃,大可不必面面俱到,就象高明的画家往往在不经意的地方留下空白,让人有想象的空间和余地。这两处明显地损伤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曲解也好,牵强也罢,但皆出自尊重。浅见薄识,不足挂齿。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一念心动,一生绵延》读后感_1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