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十日谈」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十日谈

作者:乔万尼·薄伽丘

《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它讲述了10个青年男女在1348年佛罗伦萨瘟疫流行时,避难于别墅里发生的事情。他们在10天时间里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所讲故事包罗万象,有历史事件、民间故事也有传说。透过这些故事,作者歌颂了现实生活,赞美爱情,谴责禁欲主义和封建贵族、天主教会的荒淫无耻。整本书散发人性自由之光。意大利评论界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相媲美,称之为《人曲》。

「十日谈」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最初见到这本书,是在中学历史课本上,评价颇高。一直倾心于各类名著,《十日谈》自然是不能放过。前一本书看的是胡适的《人生有何意义》,语言是有些深奥晦涩的,读起来十分消耗脑力;倾心已久的《瓦尔登湖》也是如此。因此,当我见《十日谈》仅是十个年轻人讲了十天的故事,这从未见过的名著形式不禁使我感到惊喜,也让我觉得可以放松一下,因此读了此书。然而,这本书的一百个故事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了我的三观。看评论很多书友都说对这本书很失望,觉得故事写的一般,无下限;的确,这些故事如今看起来的确老套,有的甚至短暂粗鄙,各种不合理,比童话更童话,但我依然觉得这本书是优秀的。试想,里面的故事,即使放到今天,怕也不是敢轻易出版的吧?薄伽丘生于何种年代?处处虚伪,各种造作,无人发生,一片黑暗,这样大胆放肆的文字,整整一百个故事,薄伽丘竟放手写了,而且竟公开出版!回想故事情节,真觉不可思议,他竟在那一片黑夜之中硬生生辟出一盏光,就那样大胆的去揭露那个残酷的社会,把一切赤裸裸的展现在世人眼前,那样直白表达自己的观念,宣传自己的思想,让人看了故事抬不起头,却清楚看到了人性,看到了自己时代身边某些人可耻的嘴脸!因此,不评论故事本身,我不得不承认且钦佩薄伽丘,发自内心赞美他的伟大。他的勇气并不是人人都具备的,不是所有人都敢如此犀利,不是所有人都敢率先站起来反对的,我读这些文字,就可以想象到那个年代人们读到这种人字该是何等惊愕,因为即使处于如今日愈开放的时代,这些文字也不会随随便便暴露在大众视野下的。致敬薄伽丘,他用他的《十日谈》给我们带来了一百个精彩的小故事。尽管三观不断刷新,人的欲望和腐败却也在层层加深,真真让人可以好好看看那个虚伪黑暗的世界,同时又会促使人们对追求、对欲望、对自由进行新的反思。感谢薄伽丘,感谢他率先引领思想,率先对抗黑暗,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读《十日谈》,纵使没有所谓其他名著那样知识结构见解深刻,我仍觉得我学习到了一种伟大的人格。

「十日谈」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看薄伽丘《十日谈》不同于看《一千零一夜》,要用历史的眼光去阅读,更要跳出历史,立足当代去审视思考。无意间打开了薄伽丘的《十日谈》,用现在的目光来看,100个故事基本上写法单一、体裁一致,如出一辙,难免看久产生倦意。但存在便有其存在的理由,更何况是文艺复兴的旷世巨作。

一方面,我被该书的大胆写法钦服。该书以歌颂爱情为主线(大部分以成功偷情寻欢为结果,颠覆三观),直接批判了当时权贵、宗教两层高山的压迫封锁。如果你想到该书的创作的时间是在公元1300年,而我们《金品梅》大约在1600年,你就难免会接受更被折服。当时像《十日谈》这样的作品,毫无保留、大尺度抨击宗教权贵,可是要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以幽默趣味(略带色彩)的故事去揭露更为龌龊恶毒的宗教权贵,去启蒙自由人权意识,也只有这样的“猛”药才能治“重疴”

一方面,我被西方人的道德观、价值观所震撼。该书大量文章都是撰写偷情寻欢故事,西方人在这方面的确启蒙的较早,这估计也是现在西方国家比较开放的原因吧(不是否认我国儒家思想),长期以来我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相对而言比较温文儒雅,比较内涵保守。从人性的角度去思考,西方的道德观、价值观和我们的确有太大的区别,这样你就会理解为什么西方人离婚率高居不下?为什么像西方普希金等大文豪会为爱搏斗而死而无憾?现在看来,西方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确和我们有太大的区别,相对比我国古代女性,西方女性似乎更有自由权和所谓的“人权”。

与此同时,该书的创作背景和选材很有说服力。该作讲述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终日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共住了10天讲了百个故事,是否在表达一种“人之将死其言也真”,因而来突出故事的真实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十日谈」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