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银河帝国(1-12册)》读后感_900字

《银河帝国(1-12册)》读后感900字

阿西莫夫:《银河帝国》

作为阿西莫夫科幻系列中的核心概念—— “心理史学”。这究竟是什么东西?

看起来,这实际上就是卡尔•波普尔在《历史主义的贫困》一书中大肆批判的历史决定论,亦即是哲学上所谓的“历史主义”派。所谓历史主义,就是相信人类可以经由过去的历史推导出未来的走向。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历史主义的哲学变种。

实际上这也是人类知识极端论的两种体现。其一是相信人类可以经由知识认识一切,可以把它称之为科学上帝派;其二则是相信人类不能经由知识认识一切,可以把它称之为宗教上帝派。科学上帝派不乏狂妄和自大一面,甚至认为人类知识本身可以取代上帝,从而走向彻底的唯物主义;宗教上帝派则极度自卑甚至未免绝望,相信人类知识是无力的,无法认识真正的理念真相,所以上帝至上,从而走向神秘主义。

看上去,作为科幻大师的阿西莫夫本人具有极高的科学知识修养和精神认知,同时对人类知识无力的一面本身也有高度认识。这样的结果,实际上是使他的小说在思想层面陷入了极度的知识矛盾和精神困境中。这一点,贯穿了整个“帝国与基地”斗争故事中。一会儿这派取胜,一会那派登场。整部故事,完全是人类知识与人类精神的决斗史。

另外就是关于两个基地的力量问题。第一基地是物理力量,第二基地是精神力量。两个基地的斗争,实际上是形而下者与形而上者的斗争。科学力量是物理力场,心理力量是精神力场。又象是所谓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史。

读一个科幻小说家对于人类发展的幻想史,其趣味有时胜于阅读武侠小说。盖出于武侠是对过去的幻想,而科幻是对未来的幻想。过去已去,不会重来。未来未来,尚待发生。这就多了一份期望与展望,以及跃跃欲试之感。

宏观的看,阿西莫夫实际上是一个人性主义者,科幻只是表象,对人性的反省和认知才是本质。这一点,大概是出于《罗马帝国衰亡史》的影响。不可忘记,这本人类历史上真实发生过史书记录,正是《银河帝国》系列的思想源泉。

2016-12-10于临汾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银河帝国(1-12册)》读后感_9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