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金融常识》读后感1100字
①不能否认,作者是认真的——这个年头,认真是稀缺的品质,也是做了不少功课的。
②不过,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这是一本名词和概念解释的汇集。更贴切地说,像是作者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资料汇编,外加少量的读书笔记。
③如果希望读者一本书读懂金融常识,那么显然目标读者应该是金融“小白”。面对这样的一个群体,如果把概念概念汇集到一起就能达到目的,要么金融本身太简单,要么“小白”就不是“小白”。
《战国策》并没有系统地阐述治国安邦之策,也没有提出完整的治国安邦理论,而只是一篇篇短短的叙事或对话或故事,却成为了历史名著、文化瑰宝、国学精华、政治宝鉴。核心在于其内容都是吃透后的大道至简,以通俗的简单的方式让人看得懂,听得进,继而入脑入心。
金融不是一门学科,所谓金融学,只是金融领域中的方法论的观察与总结。各种理论分析和走势预测,最终不过是一家之言,一种说法而已。学习了解熟悉金融常识是必要的,但只有加以运用,通过大量的实践,不断学习和思考,而且要有客观理性的心态,常识才会有实际价值。所以,不管是这本书或者类似的书,还是专业的各种教科书,要从实践的角度出发,以寻找工具和解决方案的心态去学习。不如此,就会像作者一样,不过是写了一本不错的读书笔记而已——绝大部分人记一两页就放弃了。
所以说,如果真的让人一本书就读懂金融常识,应该少讲甚至不讲概念,而是将各种常识编在一个个以日常生活为背景和场景的小故事里,让读者自然而然地体会后,再告诉读者,这是哪个常识。
顺便说一句,金融是人类的社会行为,其基础是人性,其大环境大前提也是人性。脱离对人性的了解理解和接受,大部分问题是找不到答案的,实际运用也收不到预期效果。
④目前很多人包括作者在内,将金融与实体经济对立,进一步炮制出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金融投资与实业投资等等对立的概念。本人对此甚不苟同。
简单地说,实体经济没有金融是无法运转的,而脱离实体经济,金融不仅仅是不能存在的问题,而是根本不会产生,当然也根本不会存在。所以二者是统一对立的关系。只强调对立而忽视统一,只会有意无意制造矛盾加剧矛盾,哗众取宠,造谣惑众,引发人群的分裂和社会的动荡。
虚拟的概念因此也是不对的,准确的意思应该是衍生。任何一个所谓的“虚拟”实际上都是对应一个“实物”,所以是“实物”的“衍生”。衍生产生的背景和功能就不详说了。如果非要故意混淆这二者的本质和外延,那么,货币就是最大的“虚拟”!
⑤后面三章是关于投资理财的,概念夹杂着“鸡汤”,与前八章毫无关联性,破坏了整体性,应该另写《一本书看懂投资理财常识》。另外,似是而非的“成功学”、“心灵鸡汤”还是能省则省——一双袜子就能看出一个男人的品位。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一本书读懂金融常识》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