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时代》读后感1700字
邓小平时代
___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这本书和《毛泽东传》一起读。读得心潮澎湃,感谢时代,感谢时代给我带来的虽不公平又似乎合理的竞争环境,在极好和极坏中活着,狠狠活着。一切还未来得及命名 一切还没来得及征服。信或不信事实就在那里。迷茫抑或不解均为时间未到,时间能解释一切。
我们需要担心的不只是我们的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剩下的时光越来越短,还有一件事我们也不得不去考虑,那就是,即使生命仍在继续,我们却不敢肯定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力也会继续,我们是否仍旧可以思考关于上帝、关于人类的问题?因为,如果人逐渐衰老昏聩,他仍会出汗,仍然需要营养,仍会时不时地幻想一番,仍旧会觉得饥饿,诸如此类的一切活动依然在继续;但是有一种能力,那种可以使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恪尽职责,辨别是非,使我们明白一个人是否将不久于人世等诸如此类需要发挥理智作用的问题所必不可少的能力,却已不复存在。因此我们必须抓紧时间,不仅仅因为我们一天比一天接近死亡,还因为我们理解事物、思考事物的能力甚至会比生命更先一步停止。
人人生来孤独,所有的希望眼睁睁地在预言下破灭,荒诞,丧失理性,贪婪,冷漠,奇异现象种种结合……只有孤独的人才能承受书中生命中的孤独,人一生所有的孤单沉重只不过全是一场早已知晓的预演而已。
一代伟人的潮起潮落,改革者、创新者,是他成就了中国的飞跃发展,是他奠基了国人生活的质变,是他开启了中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钥匙,同样也是他让中国进入环境污染大国、继而贫富差距变大,甚至贪污腐败成风。不过凡事有得有失,总体评价是好的,功大于过,留下的一些弊端就让后入去解决吧
作者傅高义,名字非常中国化,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革命军领导傅作义来,实际上他是一位美国汉学家。1930年,他出生于美国一个犹太人家庭,1958年从哈佛获得博士学位,9年后又返回哈佛任教,曾经被推举为哈佛大学著名的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他是一个非常聪明、尽责的学者,在写作《邓小平时代》时,坚持以中文进行大量采访,用长达十年的时间研究邓小平,并且尽量保持客观的立场,最后一点对于一位美国人而言,尤其是了不起的事情。
在傅高义眼中,用这十个关键词来概括邓小平:聪明、谨慎、领导力、头脑清醒、极富魅力、精力充沛、直率、务实、爱国、强硬、好学。接下来,援引书中的一些原话,对这些关键词进行简单的解释:
1、1920年代邓小平在巴黎和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时,就学会了完全依靠自己的记忆力——他身后名没有留下任何笔记。
2、邓很少在公开场合回忆过去的经历。人们都知道他“不爱说话”,出言谨慎。
3、邓小平对麦里浩说:“你如果觉得统治香港不容易,那就来统治中国试试。”
4、他认识到了一些自由市场经济学家没有认识到的事情:单靠开放市场并不能解决问题;必须逐步建立各种制度。
5、有不止一位观察家说过,他似乎能给房间带来电流。
6、邓小平在1978年时已74岁,但依然7、作为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并不认为自己的任务是提出新思想,他认为自己的职责是掌控设计和落实新体制的颠覆性的过程。
8、邓小平有着本能的爱国主义和为党献身的精神,他的同事也能感受到这种精神的鼓舞。
9、目睹过自己的同志死于战争和党内清洗,邓小平养成了一种强硬的性格。
10、邓小平说:我没有上过大学,但我一向认为,从我出生那天起,就在上着人生这所大学。它没有毕业的一天,直到去见上帝。
就像所有史学作品一样,多多少少都会带有一点主观想象。即便是史料本身,也可能不尽客观。
功过后人评,客观公正正义,《邓小平时代》最大限度逼近客观,这是值得欣赏和学习的。这本书一共七百多页,引用说明就有一百多页,足见作者对史料的尊重。
邓公的接班人面临五个方面的挑战:全民社保、腐败成风、言论边界、环境保护和统治合法性。长者的三个贡献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代表和禁止军队经商”,在合法性方面做出了贡献。胡温取消农业税。目前看来习李完成的最多,包括社保普及、重视环保和苍蝇老虎都在进行中。总的说来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我熄了烛火
夜从敞开的窗户涌入
温柔拥抱我,与我为友
与我为手足
我俩同患乡愁
坐著充满预言的梦
低谈往日
在父亲居所的时光 _赫尔曼·黑塞
I strove with none ,
for none was worth my strife;
Nature I loved,
and, next to nature, art;
I warmed both hands before the fire of life;
It sinks, and I am ready to depart. 兰德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_1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