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读后感1400字
以旁观的角度讲了一户大家数百年几代人的更替,从挥霍无度,到钱财散尽,最终靠着鼎盛时传下的“天香园绣”囫囵过日,然而却因着蕙兰女子将这支绝绣引入民间,从旁生出一条枝来,成就“桃李满天下”。
虽是历经几代的大家庭,却都是些闺阁中的儿女愁情,或是老少爷们风流潇洒的荒唐事,不论外头怎样的风云造化,甚至改朝换代,外兵来袭,于这些江南人家,都只是关起门来的谈资,闲散人做惯了,只管消遣追求享乐,小门户则只求温饱,功名是一样的求,事情是一样的闹,大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意境。
不过于我来看,皆是好的,有着一股子向上顶破泥的劲,凡是开了花的,结得都很圆满。能在乱世中,又是各种避不掉的天灾人祸中将一生囫囵过完就已是不错,更何况像书中“小绸”“希昭”“蕙兰”那样尽心尽责的过下去,虽然凄苦,却有韧劲,这韧劲就是古时百姓人家家户户都有的务实劲。
由此书想到现代人,尤其是在北上广漂泊的年轻人,步伐那么匆忙,要掌握各种技能学识,忙的连生活都没有,还要被人以古人作比,被耻笑没有才华,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在其他一本书中看到更激烈的说词,说普民大众百分之九十九都还未被教化,只能算作“猴子”,开化点的比作“猩猩”,能成人的少之又少,各种励志教化书籍开篇都必先贬一番现世人的庸碌,就连人际交往的各大网骆空间中也是这番说辞,好像不励志奋发便不是人,事事都追着功名去做,外露炫秀,哪怕只是一点点雕虫小技,也要摆一摆,秀一秀,生怕一辈子白过一样。我就想说,不论你怎么过,这辈子都是白过的,也都是不白过,看重自己精打细算无可厚非,匀瞧轻他人,只言自身就有点世风日下了。如今这人,看重名利的很,自私自利,人情淡漠,一点生活气都没有,却又各个标榜情深意重,一枝独秀,简直可笑!
原先还做过“乡野闲散人士”的白日梦,择一处农户,三两友邻,养鸡鸭种果蔬,手里再有一个手艺,能在网上兼个职来养活度日,现在想着已知大约是无望。要么就是奋发图进,最终过上上等的生活,名气外露,广结好友,现在也知是妄想,能够健康的过下去就已经很了不得了,更别说傍了一身技艺,名扬于外,学的多亦折身,忙碌的工作更不必提。又不是古时的大户,有人伺候着,吃穿都有着落才能一门心思磨练诗词天赋,磨练女红手艺,现代教条把人逼得太紧,既要发展事业,要糊口,又要将生活过得诗情画意,具有意义,还要有才华,有技能,有颜貌有身材,脸要保养,身体要勤加锻炼,少一样都不能说是完美。家中贫寒的想要活出“人样”就要活生生被逼死,有人因工作猝死,闲论之余反是耻笑,怪人自己没规化好,自个不争气,甚至有书言:自古“物竞天择”,把人比作禽兽,把社会比作丛林,什么“丛林法则”都有了。这么不把人当人看,连点同情的良善都没有,教词冷酷自私,倒底是退化还是进化,深表怀疑。
也许是我陷的地方不对,处在最繁华的沪,大家挤破脑袋往上拱的地,洒点人血或许只是此地的特色。但是我还是不会喜欢这样的人,好比公司的同事就大都是这一类人,眼前像被蒙了猪油,连心一起蒙了,看不见人家的好,也见不得别人的难处,无一不端着姿态讥诮嘲讽,为了竞争做出各种媚态,真是看着都觉寒心。现公司的风气更是如此,说是“职场风”,要我说简直就是“屠宰场”,腥味重骚味更重!
沦落至此,不免沾上腥骚气,唯有恪守言语,不陷于人际,能够在余生认知自己,认知多一点世界,已是知足,其余的,都随风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天香》读后感_1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