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理财规划》读后感1000字
该书对于非专业多数人员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想理财又无从下手,包括自己一样;用我们老家俗话:外面有个抓钱的手,家里要有聚钱的宝,所以提升理财意识,从现在开始,从娃娃开始培训;为什么呢?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永远不知道“风险”和“明天”哪个会先到,人的一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所以提前做好财务储备,提前做好风险控制!
一生中我们会遇到什么基本风险?可能会遇到收入、意外为主的风险。
如何做?沒有标准答案,因人而异,因家庭而言!主要有:1.存入银行 2.投资债券、基金、证券,(这些投资方式或多或少面临着大小不等的风险。)3.购买保险;4.投资房产或其他,大家可根据资金状况组合理财;如家庭常备近3个月收入存入银行活期,至少3万元左右,以备应急使用;30%可做投资债券、基金、证券,10%~15%做保险投资,其余选其他理财 日常开支用;不然挣再多钱,不会理财,到最后还是穷苦一生,何苦焉?
针对保险,自己原来也是排斥,主要眼见与耳闻,对保险公司原来推销方式很不认同,为了达目的不责手段,让很多无保险意识的,缴不起高额保费人员陷入困竟,遇到问题理赔难,时间长,但随着国家保险规范加强,自然灾害增多,大家意识也加强,若收入允许,根据不同时段购买不同保险。
对于常规家庭规划可以从30岁开始,每年用年收入的10-15%进行养老保险投资;并提前为孩子购买教育成长险(这个自己有亲身教训,因为教育成本仅低于饮食营业费,占子女费用的平均比重为21%,在高中阶段为34%,大学阶段为41%~50%,所以教育成长险可孩子入幼儿园时就购买)。
保额保费分配与计算,怎样更合理
保额:年收入的10倍。
保费:年收入的10%,10%是一个对多数家庭都较合适的支出比例。
进入40岁后,大病保险 意外险可考虑了,毕竟社保是最低的保障,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后70中~80年代人群养老成社会问题,光靠社保,老年生活打折扣,所以可做提前规划。
对于保险用书中原话:“保险的意义,只是今日作明日的准备,生时作死时的准备,父母作儿女的准备,儿女幼小时作儿女长大时的准备,如此而已。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豁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能做到这三步的人,才能算作是现代人。”
总之,优化理财配置,多元化收入来源。提高防范风险能力,加强长期保障,让自己未来更加幸福美满,老有所依,所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个人理财规划》读后感_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