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萧红传》读后感_1400字

《萧红传》读后感1400字

萧红被鲁迅称之为“中国当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被世人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女子,在文学史上的成就与影响自是毋庸置疑。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灌注一生且不可磨灭。这种影响在萧红的身上,可谓展现的淋漓尽致。对于孤寂时做出选择,未能在陪伴中获得更好的慰藉,反而一生渴望被爱,一生颠沛流离。
专门查了萧红悲剧一生的时代背景,当时的人称1927年至1937年为黄金时代,彼时蒋介石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经济迅速发展,实质上却是一个囚笼年代。其实,在整个民国历史中,尤其是30年代,人是没有选择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大致纵横比较了一下:1880年代的诸如毛泽东、蒋介石、汪精卫、鲁迅等人,这一年代的人有很多机会,可以跟随梁启超、孙中山等人选择革命、政治改革、文学等道路,并且一个个在所属领域拜将封侯,值得一提,他们是第一代不参加科举考试及第一波出国留学的人,俗话说的第一代海归,他们就类似于现在的50后,现在的国家领导集体及房地产大佬冯仑、王志强等人,他们赶上恢复高考,是第一波大学毕业生,施展抱负时又赶上改革开放;1890年代的诸如周恩来总理、少帅张学良、叶剑英等人正好赶上国民党上升时期,参加北伐,继而成为高级将领,周恩来总理24岁就成为国民党政治部主任,并且这一时期新派文学兴起,俗话讲的新文化运动,不从政也可从文,人生的选项依旧很多,类似现在的6070后,诸如马云、李彦宏、马化腾、周鸿祎等人,这拨人赶上互联网创业时代,如今在互联网上拜将封侯;1900年代的诸如冰心、林徽因、粟裕大将、陈赓大将等人,早年从军一路打江山,建国后成为开国上将,也能塑像临渊阁;类似现在的70后人弄一些美团网、人人网,既然基础领域已完成,这拨人就选择做垂直领域;1910年代的人就是萧红这一年代的人,文学史早就被胡适鲁迅总结好了,政治上国民党已完成形式上统一,没有任何机会缝隙,还要选择站队,这一代人年轻时颠沛流离(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改革开放已垂垂老矣;他们类似现在的80后,是一个夹心层,嘀嘀打车创业这批人,要选择站队,不是腾讯就是阿里,结局就是背靠一个大佬才能顺利上市;1920后的诸如张爱玲、金庸这代人,又打开了机会窗口,50岁迎来第二春,去香港台湾的人赶上创作热潮,在大陆的人赶上改革开放的老一代让位,类似现在的90后00后,新事物的兴起,可能有新的机会。这么比较下来,萧红所处年代真的像一个囚笼般没有选择只能偏安一隅,任随时代潮流沉浮……
这两天不光看了萧红传,也看了她的一些文章,她的文风深受鲁迅《呐喊》影响,比如她的《生死场》,写的是农村人生来死去,没有什么变化。《呼兰河传》写的城市里的人作为一个看客看着别人生来死去,比《生死场》中的人更绝望,更无助,感觉文风有点像鲁迅的《药》,带着淡淡的忧伤,还有绝望和无助,然而她却没有在作品中反讽或者抨击现实,反而以一种唯美的忧伤的纯粹的白描抒发自己情感。
“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是她临终之言,读完萧红,我觉得我没有资格嘲笑萧红,她一生虽然依靠男人,又被男人抛弃,说难听点就是有点“作”,但其实在苦难面前我未必有她勇敢。我甚至可能也没有资格同情萧红,因为在颠沛的生活里未必坚持得住自己。在一个没有选择的时代选择自己独有的道路,勇敢坚持自己,这就是萧红给我最大的感悟。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萧红传》读后感_14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