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心智时间:意识中的时间因素》读后感_1000字

《心智时间:意识中的时间因素》读后感1000字

阅读这本书最大兴趣来自于最近和朋友们讨论的“轮回”,“灵魂”概念,多数超验心理都习惯用量子理论作出一种解释方案,我对此很警觉,这种解释并不能展开出波普尔的“证伪”命题,只要无法被证伪,任何不矛盾的说法都可以存在,而这本书的作者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既然绕不开证伪主义,在意识研究的问题上,作者聪明借用了现象学的同一理论,同一理论更古的来源于斯宾诺沙的实体思想,应该说是一种学派的观点。所以作者倾向于个体内省报告,而非大脑功能主义的证明,这是作者的意识研究指导的方法。

关于“意识”的思考之前我也一直留在哲学层面,比如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思维和广延(即心和脑)是两个独立分开的实体,只有思辩和直觉的成份。而这本书主要从诸多神经实验揭示了意识的发生过程。以及脑部和主观意识体验之间的关系。

稍微总结下干货吧……看这书真心繁琐。

1:在意识发生过程中,作者的试验认为”一个实质的神经活动时段(时控500毫秒)实际上是诱发一个感觉事件的觉知所必需的。这个延迟提供了一个简单而又充分的生理时机,在其中无意识的脑活动模式能够在觉知到体验的内容以前改变这个体验的内容”,换句话说,”意识觉知”本身有阈值,低于这个感知阈值就不能有“意识觉知”,并且它的发生有延迟,而这样的延迟足够让无意识脑活动参与进来并且改变意识,由于认知科学局限,这里的无意识被作者滥用,我一度以为是荣格心理学的无意识,但看到后面发现这只是条件反射范式里的无意识概念。

2.作者认为”大脑神经元在空间和时间上表征事件的方式能够塑造意识扭曲”,换句话说,除了脑部神经活动塑造我们的感知外,我们也可以靠主观想象,主观意志去改变重塑神经活动,突然想到一句话,“外面的世界都是自己心理投射”。

这两个结论可以引申很多思考,比如无意识怎么参与这个认知过程,我们所谓自由意志如何在这个神经过程里得到新的理解,还有心智功能是否能改变我们自己感知,很多相关思考作者都在那基础上做了猜测,并且自己还有“时空理论”,“CMF”心智理论等等,都是一种问题解释方案,但很多都没办法用试验具体说明。

但这些意识的研究都是开拓性的,虽然只限于一种大胆解释想象里,但我相信随着数学,计算能力增强,认知科学进步,我们对于大脑的模拟试验,意识的理解会越来越丰富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心智时间:意识中的时间因素》读后感_1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