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了凡四训义解》读后感_700字

《了凡四训义解》读后感700字

开悟是受苦的终结——《了凡四训义解》读后感


我喜欢佛陀将开悟简单地定义为“受苦的终结”(the end of suffering)。

————埃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


对于了悟和顿悟,我们各取所需。取它们非贪执的一面。了悟得以入梵之寂静,顿悟获取神之通透。

我以为,了悟和顿悟是开悟的两翼,你的心为本体。

开悟并不是脑袋“想明白了”,心放下了,身心合一,才有喜乐所得。但并不是因为要有所得才去开悟,不执着于得失、苦乐、贫富和爱恨,更心安。


我们看《了凡四训》,立命、改过、积善和谦德。了凡先生引经据典,分别佐证这四个方面。这本看似技术控讲究修身养性的书其实是以如何开悟作为暗线,四个训示里皆有身心开放之意。

善里有善念善行,善乃蓄深养厚,发愿行善积福,福有延续,报有轮回。修身,谓之立地成佛,佛即是善。一切福报皆来于善,恶则堕入鬼道不得超生。


善即是开悟。

王阳明心学里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一个人德行操守的精进的关键究竟在于意动还是身动尚有待探讨,不过身心是根本这一点是明确的。刚才讲到的开悟正是在于身心,而非大脑。

但凡人之痛苦等所有负面情绪皆生于大脑。思维与动心起念不同,前者权衡利弊,后者纯净发心。

人会有五毒心皆为大脑所挟持,贪嗔痴慢疑反而带来更多的苦。为什么会苦,在于发心不纯净,做不到自利利他。

袁了凡先生所言改过并非直译为改正过错,过错是“体”,心为“意”,意不纯净澄明,再多的努力,“体”也无法得到精进。

要想得到三宝的加持,福慧双修,必须要身心清静。


修持良善胜于智慧。如果一定要为喜欢一个人找一个理由,那必定是善良。

打开心眼比睁大眼睛殊胜,看见什么就是什么,看不见的不痴不疑。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了凡四训义解》读后感_7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