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之箭》读后感1000字
#推荐理由一:让你认识一个和教科书里完全不一样的“科学”的概念。
这本书让我第一次深刻地感觉到科学是如此美妙,特别是物理和数学,当然,最重要的是交叉学科碰撞出来的火花。虽然很久之前就知道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之间的矛盾,但为应试而学的东西之中很难得到定理(或公式、或数字)与我们感性认识之间的联系。第一次深刻体会到科学认识世界是什么感觉。
#推荐理由二:从目前最先进的理论出发,解释了世界(时间)的特点
熵:不可逆性和随机性,自组织混沌。在这本书的后半部分,我认识了一个新的概念:混沌。从热力学第二定律、进化论、量子论等角度阐述了这个世界的不可逆性,以及介绍了目前证实混沌存在的各种研究成果。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定律”,以及薛定谔设计的“猫实验”。观测时波函数的坍塌,让我觉得跟人类的主观感性认识的规律很相似。但由于我这方面的学科知识不够,所以理解得懵懵懂懂。
#推荐理由三:对学术研究的帮助
现在运用科学认识和改善生活的方法,大致是“问题描述-数学建模-求解-解释结果-应用”这几个阶段,基本上每个阶段都涉及很多知识。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数学建模”、“解释结果”两个方面的道理。就以“数学模型应该简化还是精确”这一观点而言,至少我对自己以前的看法是被动摇了。这本书通过各种例子,证明了越是简单的模型,越是偏离世界的本质,比如牛顿力学方程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方程,而世界是非线性的,而且是高维度非线性的,甚至我们只能用有理数,却无法使用无理数来计算,都会导致无法正确解释世界。这一新的认识对我以后的研究将大有帮助,至少巩固了随机性在我心中的地位。用一句名言总结:“追去单纯,怀疑单纯”
#推荐理由四:我想引用该书引言中的一句话。“科学的精神之一,是它自身就是自身的“第一推动”。也就是说,科学活动在原则上是不隶属于服务于神学的,不隶属于服务于儒学的,科学活动在原则上也不隶属于服务于任何哲学的。科学是超越宗教差别的,超越民族差别的,超越党派差别的,超越文化的地域差别的,科学是普适的、独立的,它自身就是自身的主宰。”
最后我想说,吸收的知识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越停不下前进的脚步。还是那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时间之箭》读后感_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