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读后感_2200字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读后感2200字

如果手上一直捧一本书,会被看作神经病,也不太现实。但是翻看手机大家都习以为常了。所以,3月份以来,捕快在微信上读书较多,有一本《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放在了书架上,看名字很像鸡汤的东西,这种鸡汤一般捕快是不太愿意喝的。捕快的一个原同事兼好友搞了一个公众号,貌似就是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健身上。可见鸡汤自然有鸡汤的妙处。
日前翻开来看,才发现,那其实并不算是鸡汤书,算是散文集吧,只是选了其中一篇比较鸡汤的名字。吴晓波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在新华社做了十几年商业记者,走过南闯过北,和许多知名企业家有更多的接触机会,也能了解到平常人无法知晓的商业秘密和背后的诸多故事。慢慢当故事书来看,还是有点趣味的。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第53章《玉石为何比鹅卵石更值钱?》中有一段话:
从这段对话也可见,统治了中国人民思想长达2000年之久的经典儒家,在经济理论上是多么的羸弱和混乱。
先秦的诸子百家,除了法家有兼济天下的理念之外,其余诸子都是小国寡民的思想产物,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儒家和道家尤其如此。道家的黄老、庄子以清心寡欲为生命诉求,全面排斥权力管制,而儒家的孔孟虽然积极入世,但是在经济制度上一味以复古为目标,几乎没有太多的系统性思考。与法家、墨家乃至农家、杂家相比,儒家的经济理论体系可谓是最为薄弱的。更糟糕的是,儒家以谈论利益为耻,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到了汉代,董仲舒更提出“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不求功利的思想原无所谓好坏,但是到了治国的层面上,却显得非常的可笑。其实,历代统治者早已隐约发现了其中的软肋,故有治国需“霸王道相杂”的体会,后世中国出现“表儒内法”的状态,与儒家在经济思想上的贫乏与羸弱是分不开的。

前些天倒是在读他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为了准备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暂停了。基金考试过了,又在准备证券从业考试,所以到现在也没有看完。但从上面这一段话来看,感觉吴晓波对于历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部分看法未必全面、客观,有些地方应当有失偏颇。捕快书读的不多,倒也知道,中国历朝历代治国的方法,大多打着儒家的幌子(便于统治人民),行事之中法家最多,道家次之。
至于经济方面的成就,齐国管仲的盐铁专治、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准平制度现在也在采用。管仲运用轻重之术对外策划的衡山之谋、阴里之谋和菁茅之谋,堪称古代货币战争的经典案例。管仲提出的“相地而衰征”即按照土质好坏、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与后世马克思级差地租基本相同。汉代的桑弘羊也曾提出“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居,不在力耕”——致富之道在于谋略,不在于身体的辛劳;利润的获取在于积聚效益,而不在盲目蛮干。也有着自己的经济思想,才能保证汉武大帝成就帝国大业。
王安石儒家思想出身,变法中也有儒家思想体现,具体的落地行为则是法家思想主导,有人称之为“儒家左派”。变法虽以失败告终,但其经济理念基础是正确的,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人民负担减轻,呈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失败的原因多了,此处不再赘述。至于蔡京,原人民大学校长、现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是金融学专家,曾有一论断:当代,人们将凯恩斯誉为“当代经济学之父”。在中国,这套东西古已有之,其缔造者和实践者之一就是这位臭名昭著的蔡京,据蔡京本人说,他的经济学思想渊源来自《易经》。
既然如此,凭什么说“经济理论上是多么的羸弱和混乱”?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第54章《科斯与儒家》中有一段话:
我们可以把这两者的不同抉择,看成东西方商业文明的分野。在儒家伦理之下,道德替代了市场,社会得以在低效率的水平上保持稳定;而在科斯主义之下,业主的产权得到保护,在此基础上,资源市场化的自由交易得到鼓励。

文中还有诸多论断,就不一一引用了。把两千年前的儒家理念,与现代科斯的不同抉择,相差两千年的时间,居然可以看成东西方商业文明的分野。中国有商业文明的时候,科斯所在的土地还只是蛮荒之地,偏僻之野,有何野可分?
再说了,中国传统封建王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种政治条件下妄谈私人产权,是不合时宜的。举个或许不恰当的例子,1000年后,科技发达,人类可以借助某种工具自由飞翔。或许有个后人说,那个吴晓波怎么不能自己飞上天?这个例子何止不恰当,简单就是荒谬!
更何况,文中到处是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的论断。前文说了,中国的君主其实是打着儒家的旗号,用的是法家的思想。我们都知道那句“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是有的,只是执行不到位而已或者执法不严。
中国啥时候用道德来治国了?路不拾遗如果存在,也只是一种现象和结果,而不是一种方法。道德治国,那是老子心中的理想国,从来都没有实现过,也没有办法去实施。

捕快或许过于刻板了,财经作家,这个称谓捕快是感觉到有点莫名其妙的,但这正恰恰是吴晓波的影响力。据一个朋友说,吴晓波曾经做过一次视频节目,在视频节目中肆意点评马云和阿里巴巴失败的案例,说马云曾经的投资失败那些事,连续播了7期。吴晓波本就有些知名度,瞬间就成了网红,影响了很多年轻人。
据说,吴晓波的文章是给年轻人看的。因此,传播给年轻人的思想更要全面、客观,不能轻易、武断下结论,不能时空穿梭2000年,错位比较,随意批判,这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正确使用说明书。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读后感_22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